第一卷 上篇:經商的智者 第五章 賺錢的欲望是賺錢的動力(3 / 3)

耶酥給彼得的箴言

機遇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甚至是起決定因素的。一個良好的機遇,可以讓人節約很多年的奮鬥時間。而沒有機遇,就得苦苦奮鬥很多年才能出人頭地。

聖經上有一個故事,說耶穌帶彼得遠行,路上看到一塊馬蹄鐵,彼得懶得彎腰,而耶穌彎腰將它撿起。後來耶穌用馬蹄鐵換了18顆櫻桃。在走過荒野的時候,耶穌掉下一顆櫻桃,幹渴的彼得立刻彎腰撿起吃掉,耶穌又掉下一顆櫻桃,彼得又彎腰撿起吃掉。耶穌笑著對彼得說:"要是你此前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後來沒完沒了地彎腰了。"

所以,上天始終是公正的,它會公平地分給每個人一些大大小小的機遇,隻不過有的人能夠把握,而有的人卻不能夠把握。

多年以前,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裏,一個猶太人對他的兒子說:"當別人說一加一等於二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於二。"

1946年,幸存的父子倆來到美國,在休斯敦做銅器生意。一天,父親問兒子一磅銅價格是多少?兒子答:"35美分。"父親說:"對,整個得克薩斯州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35美分,但作為猶太人的兒子,應該說是3.5美圓。你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把看看。"

20年後,父親死了,兒子獨自經營銅器店。他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鍾表上的簧片,做過奧運會的獎牌,他甚至把一磅銅賣到過3500美圓,這時他已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然而,真正使他揚名的,是紐約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好幾個月過去了,沒人應標。正在法國旅行的他聽說後,立即飛往紐約,看過自由女神像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後,未提任何條件,當即就簽了字。

紐約許多運輸公司對他的這一愚蠢舉動暗自發笑。因為在紐約州,垃圾處理有嚴格規定,弄不好會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

就在一些人要看這個猶太人的笑話時,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把水泥塊和木頭加工成底座;把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最後,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的灰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圓現金,比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一萬倍!

其實,整個猶太民族就是一個很善於把握機會的民族,為什麼他們能在幾千年受迫害、大流散的過程中精神不倒,沒有被其他民族同化,而且還出了那麼多的偉人、名人(當然,包括他們賺了錢),原因就在於此。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要誕生兩次,第一次是母親懷胎十月,賦予生物學上的生命;然後,自己還要再誕生一次,就是自己如何去把握機遇,成就自己了。

《猶太箴言》裏麵有句話就是這樣說的:抓住勝利的果實,無論它多麼微不足道;伸手把它抓住,不要讓它溜掉。這時才能享受到果實的甘甜。

猶太人孔菲德自幼家境貧困,父親早早地去世,使得他從小就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也因此早早地懂事。後來,他以驚人的毅力考取了一所著名大學。

畢業後,又因為生活窘迫,他隻身漂流到紐約,在一互助基金會做推銷員。所謂互助基金也叫共同基金,是一種專門從事證券投資的組織,它由參加基金的股東籌集資金,為了相互的利益,將資金集中使用,一般是投資於上市公司股票。如果基金經營有方,基金將會漸漸增大,基金的股價也會隨之上升,股東可從中受益。

當時互助基金會是很著名的大企業,在那裏工作是很多青年夢寐以求的理想。但孔菲德的誌向遠大,他想從中學習基金的財務組織和管理體係,以實現自己的宏圖大誌。孔菲德認真研究了互助基金的組織形式,他發現,互助基金猶如一座金字塔,它的最底層是推銷員,往上是推銷主任,再往上是地區和全國性的高級推銷員,而高高在上的是互助基金的經理們。凡上麵的一層均有從其屬下的傭金中提成的權力。於是,孔菲德便拿出身上所有的錢,開辦了一家貿易合作公司,想在更高層領域去施展自己的才華。

這個時候,孔菲德發現了一個很好的機遇,就是美國的僑民市場。這些美僑都很富有,都想將資金投到美國股票市場,以獲取長足的發展。為了抓住這個天賜良機,孔菲德便廣泛遊說,並賣出了很多投資者計劃公司的股票,為自己贏得了巨額的利潤,並由此一炮打響,他的名望也因此大了起來,向他投資的人越來越多。

再後來,孔菲德發現法德裏的股票很有市場,便提出了一個有效的開發報告,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法德裏在歐洲的總代理,因為之前孔菲德的名聲與業績,以及他對歐洲市場情況的了解與認識,法德裏同意了與他的合作。於是,孔菲德的發展平台更為廣闊了,他的推銷隊伍也逐漸擴大。按他與法德裏公司的協定,孔菲德可以從每一個推銷員的每筆交易中提取20%的傭金,他很快因此成為了百萬富豪。

過去,孔菲德創造的利潤要被法德裏公司奪去一大半,是因為開始自己沒有資本而不得不屈身於別人門下。現在,他已經羽翼豐滿,該展翅高飛了。所以在1960年,孔菲德注冊了自己的互助基金公司,取名為"國際投資信托公司"。由於孔菲德從事了數十年的互助基金推銷工作,不但熟悉情況,而且有了大批訓練有素的推銷員,因此很多客戶都認為他的公司是值得信賴的,紛紛購買其股票。不到一年時間,國際投資信托公司的基金股票成為股市上的搶手貨,孔菲德的收入迅速增加,兩三年後,他的財富已達7.5億美圓,而且是名利雙收,自己也成為美國的股票巨人。

從無到有,一步一個腳印,在發展中牢牢把握各種機遇,一點一滴地將麵包做大,這其實是很多猶太大亨成功的路線圖,比如哈同、比如希爾頓、比如洛克菲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