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下篇:世界第一商人 第一章 世界第一商人的民族性格(2 / 3)

同時,帕拉米自己還投資股票,幾年下來賺了上千萬。但有一次股市驟然下跌,帕拉米買進了一家鋼鐵公司的股票所賺到的上千萬美圓及其他多宗贏利,一下虧光了,隻剩下4000美圓。

如此的慘敗卻沒有挫掉帕拉米積極進取的精神,相反,使他更堅定信心,變得更聰明了。那次失誤後,帕拉米認真總結,經營股票就順利得多了,一直賺到上億美圓。

雖然,猶太人經曆了太多的不幸與磨難,但他們對磨難有著自己深切的體悟,認為"磨難也是一筆財富",磨難固然使人痛苦甚至是死亡,但同時也可以堅定人的信念和鍛煉人的意誌。所以,猶太人敢於從容地麵對逆境,永不氣餒,積極進取,最終取得了成功。

羅森沃德是全美最大的百貨公司西爾斯&婁巴克公司的最大股東,他也是全美20世紀的商界風雲人物。然而,他創業時的失敗與艱辛卻是難以想像的。

羅森沃德1862年出生在德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少年時移居北美,定居在伊利諾伊州的斯普林菲爾德市。他的家境困難,為了維持生活,他中學畢業後就到紐約的服裝店當雜工。因為從小就受猶太人的教育影響,所以羅森沃德有著艱苦奮鬥的精神。他相信天道酬勤,相信隻要堅持不懈地努力,總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秉著這種精神,羅森沃德十分賣力地賺了幾百塊錢。然後開了一家服裝店。但是,初次經商的他因為經驗不足,生意很差,把辛辛苦苦積蓄的血汗錢全部賠光了,商店隻好關門,自己也隻有垂頭喪氣地離開紐約,回到伊利諾伊州老家。

在破產的痛苦中,羅森沃德並沒有消沉,而是痛定思痛地積極思考失敗的原因。最後他找出了原因:服裝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但又是一種裝飾品,它既要實用,又要新穎,這才能滿足各種用戶的需求。而自己經營的服裝店,沒有自己的特色,也沒有任何新意,再加上自己的商店未建立起商譽,根本沒有銷售的優勢,難怪注定要失敗的。

雖然處於逆境之中,但羅森沃德在逆境中看到了希望。於是,他決心改進,一邊到服裝設計學校去學習,一邊進行服裝市場考察,特別是對世界各國時裝進行專門研究。

十年磨一劍,通過幾年的學習,羅森沃德對服裝設計很有心得,對市場行情也看得較清楚。於是,他重整旗鼓,向朋友借了幾百美圓,在芝加哥開設一間隻有10多平方米的服裝加工店。

羅森沃德的服裝店除了展出他親自設計的新款服裝圖樣外,還可以根據顧客的需求對已定型的成衣樣式做修改,甚至完全按顧客的需求重新設計。因為他的服裝設計款式多,新穎精美,再加上靈活經營,很快就受到了客戶的歡迎,生意十分興隆。

兩年後,羅森沃德把自己的服裝加工店擴大了數十倍,並把服裝店改為服裝公司,大量生產各種時裝。從此以後,他的營業額快速增加,品牌知名度和口碑也在市場中流傳開來。

猶太人挑戰逆境,除了有敢於麵對逆境的勇氣外,還有著善於挑戰逆境的智慧。比如,二戰期間德國吞並了奧地利,希特勒一心想要奪取羅思柴爾德家族在奧地利的財產,納粹分子為此關押了羅思柴爾德男爵,納粹分子滿以為勝券在握,但結果陰謀未能得逞。原來羅思柴爾德家族就預料到德國會占領奧地利的一天,所以就提前行動,將其財產秘密轉移到英國公司的名下。根據國際法,德國雖然吞並了奧地利.但不能占有英國的財產。最後,德國不得不釋放了男爵。

堅信自己是上帝特選的子民

很多年前的美國,一群逃難的流亡者麵對好心人送來的飯食,連一句謝謝都來不及說就狼吞虎咽起來。隻有一個年輕人除外,他對好心人說:"我不能平白吃您的東西,你有什麼活兒需要我幹嗎?"

好心人一聽,大為震動,就將年輕人留在自己的莊園裏幹活,還把女兒許配給了這個年輕人。他對女兒是這樣說的:"別看他現在一無所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一種信念。"20年後,這個年輕人超額完成了老丈人的預期目標,成了億萬富翁,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一個人如果喪失了信念,不過是行屍走肉;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了精神,就成了一盤散沙。猶太人在漫長而曲折的曆史中,能夠屹立不倒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有著自己堅強的信念:自己是上帝特選的子民,自己就是與眾不同。

這信念是猶太人強大的精神支柱,是他們的主心骨,也是猶太人如此優秀的主要原因。人的優秀與否,並不是因為有沒有財富、才華以及健康這些表麵上的東西,而是在於有沒有堅強的信念。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能說明猶太人對信念的執著。一個猶太職員在一家保險人壽公司做得很出色,公司的老板打算提拔他,但是老板是天主教徒,他希望這個猶太職員能夠放棄猶太教而改信天主教。於是,老板請當地一個最著名的天主教神父去勸說這個猶太人。

3個小時過去了,兩個人終於會談結束,走出了辦公室,老板迎上前去問神父:"在您感召下,我們肯定又增加了一名天主教徒了吧?"結果教父回答:"很遺憾,我說服不了頑固的猶太人,相反的,猶太人卻勸我買下了5萬美圓的人壽保險。"

因為有了信念,所以猶太人最具有積極進取的精神,他們在任何場合、任何環境、任何時間和任何條件下,都保持並尋求積極的意識,在困難麵前絕不畏縮。憑借這種精神,許許多多的猶太商人在各個領域中從兩手空空地創業開始,出人頭地、業績卓著,最後成為行業的巨人。

世界連鎖店先驅盧賓,出生於俄國,因為受到歧視,不得不遷居到英國,由於不能解決溫飽問題,又不得不遷居到美國紐約。他沒有條件讀書,就在16歲那年隨淘金潮流到了加州去淘金。但黃金沒有淘著,迫使他另謀生路,開始擺賣小日用品,後來逐步發展成大商店,並創造出連鎖商店經營模式,成為大富豪。

盧賓的成功,就在於心中有信念,雖然幾經挫折但毫不氣餒。類似盧賓的猶太人還有很多,比如金融巨頭金茲堡集團、報業大亨奧克斯、好萊塢老板高德溫、地產大王裏治曼、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都是信念的力量支撐著他們創立了自己的企業王國。

股票大王賀希哈小時候是個乞丐,但他卻立誌要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在流浪街頭的生活中,賀希哈每天撿別人不要的報紙,坐在街邊的石椅上看個不停,晚上借路燈閱讀撿來的書。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慢慢地對經濟信息、股市行情產生了興趣,於是,他決心從股票方麵發展自己的事業。一個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乞丐竟然想發展股票事業,人們覺得他簡直是異想天開。但是賀希哈就是憑著他這股頑強的精神,一步一步地往這個目標前進。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和其他證券交易所都因經營慘淡而關閉了,絕大多數證券公司也岌岌可危。就在這個時刻,賀希哈到證券交易所去找工作。

當時,幾位在交易所門口玩紙牌的人聽到他來找工作,不禁哄然大笑起來,認為他在股市大崩潰的情況下還想做股票工作,肯定是神經有問題。但賀希哈沒有灰心喪氣,在接連受到了潑冷水般譏笑的情況下,仍不放棄自己的追求,最後,他在埃默森留聲機公司那裏找到了一份工作,那是一份負責辦公室打雜和午間總機接線的工作,工資非常低,每周隻有12美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