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涉外禮儀——國際交往中的禮儀指南 Ⅳ涉外儀式中的禮儀
在涉外活動中,有個重要內容就是中外雙方舉行的各種儀式。不論是政府間的,還是企業交 往中的,都需要特定的禮儀。這裏就介紹四種:簽字、謁墓、開幕、授勳等儀式,以供不同 職業的涉外工作者采用。
(一)涉外簽字儀式
簽字是文件有效的重要標誌。國與國之間通過談判,就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技、體 育等某一領域的相互關係達成協議,在締結條約、協定或公約時,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簽字 儀式;國家領導人出訪某國,兩國發表聯合公報或聯合聲明,有時也舉行簽字儀式;現在, 許多地方與國外發展友好合作關係,通過雙方會談協商,最終達成合作項目的協議、備忘錄 甚至 合同,這時可以舉行簽字儀式。
簽字人由締約各方根據文件的性質和重要性協商確定。可由國家領導人出麵,也可由政府有 關部門負責人出麵,但各方簽字人的身份應該大致相當。按慣例,參加簽字儀式的,應是雙 方參加會談的全體人員;如一方要求讓某些未參加會談的人員出席,另一方應予以同意,但 雙方人數最好大體相等。不少國家為了對簽字的協議表示重視,往往特意安排更高或更多的 領導人出席簽字儀式。
舉行簽字儀式之前,要準備好文本。文本的定稿、翻譯、印刷、校對、裝訂、蓋印等,均要 確保無誤。同時還要準備好簽字時用的國旗、文具。確定助簽人員,事先與對方就有關細節 問題洽談。
簽字的現場布置各國不盡相同。我國的做法是在簽字廳內設一長桌,桌麵覆以深綠色的台呢 為簽字桌。桌後放兩把椅子,為雙方簽字人座位,主左客右。座前擺放本國保存的文本, 文本前麵放有簽字文具。桌子中間擺一旗架,懸掛雙方國旗。雙方參加儀式的其他人員,按 身份順序排列於各自簽字人員的座位之後,雙方助簽人員分別站在各自簽字人員的外側。
有的國家在簽字廳內設置兩張方桌為簽字桌,雙方簽字人各坐一桌,雙方的小國旗分別懸掛 在各自的簽字桌上,參加儀式的人員坐在簽字桌的對麵;也有的安排一張長方桌為簽字桌, 簽字人分坐左右,國旗分別懸掛在簽字人身後,參加簽字儀式的人員分坐簽字桌前方兩旁。
簽字儀式開始,雙方人員進入簽字廳。簽字人員首先入座,其他人員按賓主身份禮賓順序就 位。助簽人員分別站立在各自簽字人的外側,協助翻揭文本,指明簽字處,用吸水紙按壓簽 字部位。簽字人在本國保存的文本上簽字後,由助簽人員傳遞文本,再在對方保存的文本上 簽字。簽畢,雙方簽字人交換文本,並互相握手。此時,可上香檳酒,賓主雙方共同舉杯慶 賀。
多邊簽字儀式與雙邊簽字儀式大體相似。若隻有三四個國家,一般隻相應地多配備簽字人員 座位、簽字文具、國旗等物。如果簽字國家眾多,通常隻設一個座位,由文本保存國代表先 簽字,然後由各國代表按禮賓次序輪流在文本上簽字。
(二)涉外謁墓儀式
國家領導人到別國正式訪問,日程上常常有向被訪國已故領袖、民族英雄或無名戰士的紀念 碑或陵墓獻花圈的活動。向紀念碑獻花圈或謁陵,是對被訪國人民鬥爭曆史的尊重,也是對 該國曆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的敬意,實際上,更是對被訪問國人民的友好表示。因此,一 般地說,隻要被訪國安排,都要前往。在決定謁墓之前,應先了解該國的政治曆史背景。在 個別情況下,由於墓(碑)的政治曆史背景,也可能出現不安排此類活動的情況。
各國向紀念碑或陵墓獻花圈的禮儀程序大致是:現場安排有儀仗隊和軍樂隊,並派高級官員 (在我國為陪同團團長)陪同。儀式開始時,樂隊奏樂,東道國禮兵或謁拜者隨行人員,抬著 花圈走在前麵。謁墓(碑)人由陪同人員陪同,隨行於後。衛士分列兩旁,持槍致敬。當禮兵 將花圈放於碑前時,謁墓人往往要上前扶一扶,整理一下花圈上的飄帶。爾後稍退幾步, 肅立默哀。默哀畢,繞陵墓(紀念碑)一周。信仰宗教的謁墓人有時為死者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