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礎常識
一、眼睛的結構
什麼是眼球?
眼睛近似球形,位於眼眶內。其前麵較小的部分是透明的角膜,其餘大部分為白色的鞏膜。人正常眼球的直徑出生時約為16毫米,3歲時達23毫米,成年時平均為24毫米;垂直徑和水平徑比前後徑略小。眼球位於眼眶前部,其前麵有眼瞼保護,後部受眶骨壁保護。眼球向前方平視時,一般不突出於外側眶緣12~14毫米,兩眼間相差通常不超過2毫米。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內容物所組成。
眼球壁的結構是怎樣的?
眼球壁分為3層,外層為纖維膜,中層為葡萄膜,內層為視網膜。
(1)外層:由前1/6透明的角膜和後5/6白色的鞏膜組成,起到保護眼內組織、維持眼球形狀的作用。
(2)中層:又稱葡萄膜、色素膜、血管膜。具有豐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3部分。
(3)內層:為視網膜,是一層透明的膜,也是視覺形成的神經信息傳遞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細的網絡結構及豐富的代謝和生理功能。
什麼是角膜?
角膜位於前極中央,稍呈橢圓形,略向前突,完全透明。橫徑為11.5~12毫米,垂直徑為10.5~11毫米。厚度周邊約1毫米,中央為0.6毫米。角膜是接受信息的入口,光線經透明的角膜射入眼球。角膜前有一層淚液膜,可以防止角膜幹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學特性。角膜含豐富的神經,感覺敏銳,是全身最敏感的組織之一。
眼球的屈光力主要決定於角膜,角膜的屈光力占總屈光力的2/3。近年來熱門的準分子激光手術治療近視,手術部位就在角膜上。角膜本身不含血管,是相對免疫豁免組織,使得角膜移植術成功率較其他組織高。
什麼是鞏膜?
鞏膜質地堅硬,不透明,呈乳白色,主要由致密的膠原纖維組成。主要起到保護眼內容物,支撐眼球的作用。
什麼是虹膜?
虹膜呈圓環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於晶狀體前,有輻射狀皺褶稱紋理,表麵含不平的隱窩。不同種族的人虹膜顏色不同。虹膜中央有一直徑為2.5~4毫米的圓孔稱瞳孔,能夠調節進入眼內的光線量,在暗的環境會放人,在光線強及視近物的時候會縮小。
什麼是葡萄膜?
葡萄膜是眼球壁的中層,又稱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葡萄膜包括3部分: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虹膜為圍繞黑色瞳孔的彩色膜。瞳孔尤如照相機的光圈,可以放大和縮小。睫狀體內的肌肉,可使晶狀體變厚或變薄,因此遠處和近處的物體都能看清楚。脈絡膜襯於眼球內麵,前方起於睫狀體,向後延伸至眼底後極部的視神經。
什麼是睫狀體?
睫狀體前接虹膜根部,後接脈絡膜,外側為鞏膜,內側則通過懸韌帶與晶狀體赤道部相連。一般可以將睫狀體分為2部分,前1/3為睫狀冠,後2/3為睫狀體平部。睫狀肌通過懸韌帶調節晶狀體的厚度,主要起到眼的調節作用。睫狀突是分泌房水的部位。
什麼是脈絡膜?
脈絡膜位於鞏膜和視網膜之間。脈絡膜的血循環營養視網膜外層,其含有的豐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
什麼叫視網膜?
視網膜為一透明薄膜,起自視盤周圍向前覆蓋在脈絡膜內麵,因其前緣呈鋸齒狀,故名鋸齒緣。視網膜後極部有一淺漏鬥狀小凹稱中心凹,直徑約1.5mm,它在死亡後會變成黃色,故稱黃斑。黃斑鼻側約3mm處有一淡紅色圓盤即視乳頭,又稱視盤,其直徑約1.5mm。視盤是視網膜神經纖維彙聚穿出眼球的部位,中央有漏鬥狀的生理性凹陷。視網膜本部主要由三種細胞構成:光感受器細胞、雙極細胞及神經節細胞。視網膜由外往內分為10層:色素上皮層;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層;外界膜;外核層;外叢狀層;內核層;內叢狀層;神經節細胞層;神經纖維層;內界膜。
什麼是玻璃體?
玻璃體是無色透明的膠狀體,其主要成分為水,約占99%,其餘l%為透明質酸和膠原纖維等。玻璃體占據眼內4/5的眼球容積,對視網膜具有支持作用。玻璃體包括玻璃體皮質、中央玻璃體和中央管三部分。玻璃體的生理、生化特性伴有年齡性改變的特征,隨年齡增長可能發生玻璃體液化、膠原纖維凝聚和玻璃體後脫離。
玻璃體的功能有哪些?
玻璃體的功能有:
(1)在胚胎期和出生後對眼球的生長發育起重要作用。
(2)保持玻璃體腔高度透明,對光線的散射極少。
(3)對晶狀體、視網膜等周圍組織有支持和減震作用。
(4)具有代謝作用,有主動轉運過程。
(5)具有屏障作用,細胞和大分子不易侵入玻璃體。
(6)正常玻璃體成分具有對新生血管和細胞增生的抑製作用等。
眼球的內容物包括哪些?
眼球內容物包括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三者均透明,與角膜一起共稱為屈光介質。
(1)房水:為眼內透明的液體。由睫狀突產生,從虹膜角膜角排出,處於動態循環中。有營養角膜、晶狀體及玻璃體,維持眼壓的作用。
(2)晶狀體:為富有彈性的透明體,形如雙凸透鏡,位於虹膜和瞳孔之後、玻璃體之前。隨著年齡增加,有的人晶狀體逐漸混濁,視力隨之下降,稱為白內障。
(3)玻璃體:為透明的膠質體,充滿眼球後4/5的空腔內。主要成分為水。玻璃體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撐視網膜的作用。
什麼是眼眶?
眼眶是由額骨、蝶骨、篩骨、齶骨、淚骨、上頜骨和顴骨7塊顱骨圍成,呈稍向內、向上傾斜,四邊錐形的骨窩,其口向前,尖朝後,有上、下、內、外四壁。成人眶深4~5厘米。眶內除眼球、眼外肌、血管、神經、淚腺和筋膜外,各組織之間還充滿脂肪,起軟墊作用。
什麼是眼瞼?
眼瞼分上瞼和下瞼,居眼眶前口,覆蓋眼球前麵。上瞼以眉為界,下瞼與顏麵皮膚相連。上下瞼間的裂隙稱瞼裂。兩瞼相連接處,分別稱為內眥及外眥。內眥處有肉狀隆起稱為淚阜。上、下瞼緣的內側各有一有孔的乳頭狀突起,稱淚點,為淚小管的開口。眼瞼的主要功能是保護眼球。由於經常瞬目,可使淚液潤濕眼球表麵,使角膜保持光澤,並可清潔結膜囊內灰塵及細菌。
什麼是結膜?
結膜是一層薄而透明的黏膜,覆蓋在眼瞼後麵和眼球前麵。按解剖位置可分為瞼結膜、球結膜和穹隆結膜三部分。由結膜形成的囊狀間隙稱為結膜囊。瞼結膜和瞼板緊密相連,表麵移動,光滑,有乳頭。瞼緣後3毫米處為瞼板下溝,容易存留異物。球結膜是一層覆蓋在眼球表麵的透明薄膜,與鞏膜之間有疏鬆的結締組織,故可移動。在角膜緣處與眼球筋膜及鞏膜緊密連接。穹隆結膜位於瞼結膜和球結膜之間,呈環形,寬廣而鬆弛,使眼球和眼瞼能自由活動。
什麼是淚器?
淚器包括分泌淚液的淚腺和排泄淚液的淚道。淚腺位於眼眶外上方的淚腺窩內,排出管有10~12根,開口於外側上穹隆結膜。淚道包括上下淚小點、淚小管、淚囊和鼻淚管。鼻淚管開口於下鼻道。淚液排出到結膜囊後,經眼瞼的瞬目運動分布到眼球表麵,並聚集到內眥處的淚小點,通過淚小管、淚囊和鼻淚管,最後排到鼻腔,經黏膜吸收。
淚膜的結構及各層功能有哪些?
淚液在結膜囊內均勻地分布,形成一層液體的薄膜,在醫學上叫淚膜。位於角膜前的淚膜叫角膜前淚膜。淚膜是非常薄的,在角膜前淚膜的厚度隻有6~10nm,淚膜自內向外分為三層:黏液層、水樣層和脂質層。黏液層厚度隻有0.02~0.05nm;水樣層是淚膜的主體,在角膜前,平均厚度為6~10nm,占淚膜厚度的98%,它能保持角膜、結膜的濕潤,是行使淚液功能的主要成分;脂質層厚度在0.05~0.5nm之間,它的作用是防止水樣的淚液直接與空氣接觸而減少蒸發。其實淚膜的三層並沒有清晰的界線,它們都是呈漸變的。
什麼是眼外肌?
眼外肌共有6條,控製眼球的運動。4條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和外直肌,2條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內、外直肌的作用是使眼球向內、外轉動。上、下直肌的作用除了使眼球向上、下轉動外,還使眼球向內轉動。上、下斜肌的作用就更複雜了,它們的主要作用是使眼球分別向內、外旋轉,其次上斜肌還可以使眼球下轉、外轉,下斜肌使眼球上轉、外轉。
什麼是視路?
視路是視覺信息從視網膜光感受器開始,到大腦枕葉視中樞的傳導路徑。臨床上通常指從視神經開始,經視交叉、視束、外側膝狀體、視放射到枕葉視中樞的神經傳導路徑。其作用就是將眼睛看到的信息傳遞到大腦。
二、眼部及視力的檢查
怎樣進行眼部的附屬器檢查?
檢查眼瞼時,觀察有無紅腫、淤血或腫物,有無內翻或外翻,兩側眼瞼是否對稱,上瞼提起及閉合功能是否正常。睫毛是否整齊、方向是否正常、有無變色、脫落,眼底部有無充血、膿痂或潰瘍。
檢查淚器時,注意淚點有無外翻或閉塞。淚囊區有無紅腫壓痛或瘺管,在無紅腫時壓擠淚囊有無泌物自淚小點溢出。
檢查結膜時,將眼瞼向上翻轉檢查瞼結膜及穹窿部結膜,注意其顏色是否透明光滑,有無充血、水腫、乳頭肥大、濾泡增生、疤痕、潰瘍、瞼球粘連,有無異物或分泌物。檢查球結膜時,以拇指和食指將上下瞼分開,囑患者向上下左右方向轉動眼球,觀察有無充血、出血、異物、新生物。
檢查眼肌時,眼球的位置及運動,注意兩眼直視時角膜位置是否位於瞼裂中央,高低位置是否相同,有無眼球震顫、斜視。眼球大小有無異常、有無突出或內陷。
檢查眼眶時,觀察兩側眼眶是否對稱,眶觸診有無缺損,壓痛或腫物。
怎樣進行眼球前段檢查?
檢查眼前段常用的簡單方法是斜照法,即一手持帶聚光燈泡的手電筒,從眼的側方距眼約2厘米處,照明檢查部位,另一手持13D的放大鏡置於眼前,檢查角膜、鞏膜、前房、虹膜及晶狀體。
檢查角膜時,觀察角膜的大小、彎曲度、透明度及表麵是否光滑。有無異物,新生血管及混濁,角膜後有無沉著物。
檢查鞏膜時,注意有無黃染、充血、結節及壓痛。
檢查前房時,注意前房的深、淺,房水有無混濁積血及積膿。
檢查虹膜時,觀察顏色、紋理,有無新生血管、色素脫落萎縮結節以及前粘連與後粘連,注意根部有無斷離及缺損。
檢查瞳孔時,注意兩側瞳孔是否等大、圓形,光反射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