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礎常識(2 / 3)

檢查晶狀體時,觀察晶狀體有無混濁,有無脫位。

什麼是前房角檢查?

前房角就是角膜邊的內表麵和虹膜根部形成的角。前房角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房水,維持眼壓的動態平衡。根據房角的寬窄可以診斷青光眼和決定青光眼的術式,因此前房角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正常人的眼壓是多少?

眼壓就是眼內容物對眼球壁施加的壓力,眼壓可以維持眼球的正常形態。眼壓的正常值是1.33~2.80kPa,(10~21毫米Hg)。眼壓過高過低都不好,眼壓過高會發生青光眼,眼壓過低會引起眼球萎縮。

如何進行眼壓測量?

眼壓測量包括指測法及眼壓測量法。

指測法是最簡單估計眼壓的方法,測量時囑病人兩眼盡量向下注視,檢查者將兩手放在上瞼板上緣的皮膚麵,兩手交替輕壓眼球,像檢查波動感那樣借指尖感覺眼球的張力。

眼壓計測量法,常用的有Schiotz眼壓計、Goldmann眼壓計、非接觸眼壓計。

Schiotz眼壓計的測量方法,患者仰臥低枕,滴0.5%地卡因2~3次,一麵等待充分的表麵麻醉,一麵準備測試眼壓的摩擦力是否過大,在試板上試測時指針是否指零,並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底板待幹。測量時囑病人舉起左手伸出食指,作為注視點,使角膜恰在水平中位,檢查者右手持眼壓計,左手拇指及食指分開上下瞼固定於眼眶上,不可使眼球受壓,將眼壓計底板垂直放在角膜中央,先用55砝碼,讀指針刻度,如讀數小於3,則需更換更重的砝碼測量。測量完後結膜囊內要滴用抗菌素眼藥水。但它的讀數受眼球硬度的影響。

Go1dmann眼壓計,這是目前國際上比較準確的眼壓計,它是附裝在裂隙燈顯微鏡上。用顯微鏡觀察,坐位觀察。測量時基本上不受眼球壁的影響。

非接觸眼壓計它的最大的優點是徹底避免了通過眼壓計引起的交叉感染,並能應用於表麵麻醉藥過敏的患者,缺點是所測的數值低。

什麼是眼底檢查?

眼底就是指眼球後部分組織,即眼球的內膜。正常眼底可以觀察到視網膜、視乳頭、黃斑和視網膜中央動脈和視網膜中央靜脈。

眼底檢查是眼科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眼底病可以通過眼底檢查來診斷。另外許多全身病,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腎髒病和神經科病等病也常常請眼科查眼底。因為眼底的視網膜血管是全身唯一可看見的血管。通過查看視網膜血管的變化,可以了解一些器官的血管的改變情況。如高血壓病人眼底可見到視網膜動脈硬化,糖尿病病人眼底可見小的出血點和滲出物,神經科的腫瘤有時可在眼底出現視乳頭水腫。醫生通過查眼底可以分析疾病的嚴重程度,所以眼底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裂隙燈顯微鏡檢查的作用有哪些?

裂隙燈顯微鏡在眼科檢查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眼科最常用的檢查設備。它由兩個係統組成,即供照明的光源係統及供觀察的放大係統。用它在強光下放大10~16倍檢查眼部病變,不僅能使淺表的病變看得十分清楚,如可用來觀察角膜病變,虹膜病變以及房水、晶狀體、玻璃體前部的病變,還可以附加前置鏡、接觸鏡、前房角鏡、三麵鏡,用來檢查前房角、後部玻璃體和眼底的病變。

采用裂隙燈顯微鏡的檢查能查出哪些病變?

(1)彌散光線照射法:利用彌散光線,低倍放大,可觀察到角膜、虹膜、晶體全麵的病變;

(2)直接焦點照明法:此法係將光線的焦點調到與顯微鏡的焦點完全一致,然後進行觀察,若將光線照射在結膜、鞏膜或虹膜上,可以細致地觀察到該區的病變;將裂隙光線照在角膜或晶狀體上,可觀察到角膜的彎曲度及厚度,有無異物及角膜後沉積物,以及浸潤潰瘍等病變的層次和形態;將光線調成細小光柱射入前房時,可檢查有無房水閃輝(對於房水中蛋白質增加,可見角膜與晶狀體之間有一乳白色的光帶);再將焦點後推時,可觀察到晶體的渾濁部分及玻璃體前麵1/3的病變情況。

(3)鏡麵反光照射法:可以仔細觀察角膜前後及晶體前後囊的細微變化,如淚膜上的脫落細胞、角膜內皮的花紋、晶體前後囊及成人核上的花紋。

(4)後部反光照射法(後映照射法):可發現角膜上皮或內皮水腫、角膜後沉著物、新生血管、輕微瘢痕,以及晶體空泡等。

(5)角鞏緣分光照明法(角鞏緣照射法):可以發現角膜上極淡的渾濁,如薄翳、水泡、穿孔、傷痕等。

(6)間接照明法:可觀察瞳孔括約肌、虹膜內出血、虹膜血管、角膜血管翳等。同時裂隙燈顯微鏡還可以附加前置鏡、接觸鏡及三麵鏡等,配合檢查視網膜周邊部、前房角及後部玻璃體,經雙目觀察便可產生立體視覺。

角膜測厚儀的作用有哪些?

角膜測厚儀最主要用於角膜屈光手術。即準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術(PRK)、準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鑲術(Lasik)等的術前檢查和術後療效評價。對PRK術前測量,指導手術切削深度,術後定期測量,指導用藥,避免角膜上皮過度增殖,以致角膜厚度過度增加,而造成屈光回退。特別是高度近視眼患者,精確測量角膜厚度,對選擇手術方式、確定切削深度、防止繼發性圓錐角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麵鏡能檢查哪些病?

臨床上常用的三麵鏡,外觀為圓錐形,鏡的中央為一凹麵鏡,鏡的周圍有3個反射鏡,其斜度分別為59°、67°及75°。

辨認視神經乳頭、視網膜、脈絡膜的高低差別,對囊腫、血管瘤、視網膜裂孔、脈絡膜腫瘤等的鑒別以及對視網膜表麵與玻璃體後界膜的關係,視網膜、脈絡膜間的漿液及視網膜剝離其下方的觀察都有很大的幫助。有些眼底病早期尚未直接影響中心視力,此時病人可能無明顯自覺症狀,三麵鏡檢查可檢查到後極和周邊視網膜,能及早發現疾病,並及時進行相關的治療。

什麼是熒光眼底血管造影?

熒光眼底血管造影是一種特殊的眼底照相,它和普通的眼底照相不同,需要在肘靜脈血管內注入特殊的藥液--熒光素鈉。這種藥液經血液循環流入眼內血管,同時在眼前放一台熒光眼底照相機。這種照相機有特殊的濾光片係統。光線經過濾光片進入眼底,可激發眼底血管內有熒光素而發生熒光。當醫生通過散大的瞳孔看見血管內有熒光時就可開始拍照,一般每秒鍾可拍1~3張。可根據病變的部位,隨意變動照相機角度,完整地記錄下熒光素在網膜血管內的流動、分布、聚集情況,從而對病變作進一步分析。目前主要用於視神經疾患,如視乳頭炎、視乳頭水腫、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視網膜血管疾,如視網膜血管瘤、視網膜靜脈周圍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盤血管炎、視網膜靜脈阻塞等病的診斷。

什麼是眼科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屬無創傷性檢查,且費用低廉,故是眼科常用的檢查方法。常用的超聲檢查有A型和B型兩種。超聲檢查可以發現眼內及眶內的病變。且因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聲學特征,還可以對眼各組織進行生物測量及在一定程度上辨別腫物的組織學性質。超聲的另一個特點是在操作時可以作動態觀察,例如發現血管的搏動,加壓時腫物形態的改變等,如再配合多普勒則更可測量頸內動脈、眼內動脈及視網膜中心動脈的血流速度。超聲還不受屈光間質的影響,故在眼科常用為檢查屈光間質混濁時的眼內病變以及眶內病變的首選方法。

超聲檢查的適應證有哪些?

(1)當屈光間質渾濁時超聲掃描是顯示眼球內部病變的首選方法,B超主要顯示眼後節病變,UBM顯示眼前節的病變。

(2)顯示眼內腫瘤和眶內腫瘤:可以顯示腫物的大小、形態、邊界、位置、可壓縮性等,也可以看腫瘤是否有出血、鈣化。

(3)玻璃體切割術前例行檢查:以確定病變的範圍和程度。

(4)眼內異物的探查和定位:X線拍片和CT可顯示金屬異物,但是不能顯示玻璃、植物性異物,超聲可顯示金屬和非金屬異物,但是非常細小的不規則非金屬異物仍然可能漏診。

(5)用於眼球突出的病因診斷:可以鑒別眶內出血和腫瘤或是眼外肌肥大。

(6)眼球生物測量:比如視軸及眼屈光成分的軸徑測定:①最常用於白內障術前檢查,先用角膜曲率計測量角膜曲率,再用A超測眼軸長,然後據此計算人工晶體度數,另外,B超可排除玻璃體、視網膜病變。②懷疑小眼球或眼軸過長者也可以用A超測眼軸,還可進行眼外肌厚度、病變的隆起高度、病變範圍、眼內和眶骨腫瘤大小的測量。

(7)彩超可用於眼及眶部血動力學研究:如各種原因造成的視網膜中央動脈、睫狀動脈眼動脈血流緩慢,可進行定量測量。

(8)介入性超聲:眼球非磁性異物的取出,超聲引導下對腫瘤的穿刺活檢。

什麼是磁共振成像檢查?

此檢查方法在眼科主要用於眼內眶內及有關的顱內病變的診斷,特別適合於檢測各段視神經及與眼有關的顱神經的病變。

什麼是視力?

醫學上將分辨兩個發光點之間的最小距離叫視力,又稱視敏度。視力愈好,兩點之間的最小距離愈小。這兩點在眼前形成的夾角稱為視角,視力是測量視角的,正常眼睛的分辨力,即視力是一分視力,視力表就是根據這原理製定的。在視力表上“E”字符每一線條寬度和線條向間的距離場為一分視角,整個“E”字是一分視角的5倍。眼睛的視力情況則可以通過視力表反映出來。

如何進行視力檢查?

標準的視力檢查包括遠視力檢查和近視力檢查兩種,前種為5米或5米以外的視力;後一種為檢查閱讀(30厘米)時的視力。

檢查視力須兩眼分別進行,一般先右後左,可用手掌或小板遮蓋另一眼,蓋時不可壓迫眼球。先用視力表檢查,國際標準視力表以小數記錄視力。視力表須有充足的光線照明,被檢者距視力表5米,並安置在適當的高度,使視力表中1.0的位置與被檢眼等高。檢查者用杆指視力表上的字符囑被檢查者說出或用手勢表示出該字符缺口的方向,逐個進行檢查,被檢者哪一行最小的字符完全能認識,該行標誌的數字即表示被檢者的視力。正常的視力標準是1.0。

怎樣進行最大分辨視標檢查?

如果在5米處最大字符也不能認出,則囑被檢者向視力表走近,直到認出為止,每向前走1米,就用0.1減去0.02,如在距視力表4米處看清最大的字符,視力即為0.08。如在距視力表1米處仍不能分清最大字符的方向,則改查指數,囑被檢者背光而立,檢查者伸出不同數目的手指,囑被檢者說明有幾個手指,距離從1米開始,逐漸移近,直到能看清為止,並記下該距離,如指數/30厘米。如在手指距眼前5厘米處仍不能正確數指,則改查手動,即在被檢查者眼前方擺動檢查者的手,並逐漸移近,直到能正確判斷手在擺動還是沒有擺動為止,並記下該距離,如手動/30厘米。如果在被檢查者眼前擺手也不能判斷手動,則改查光感,即在暗室內用手電光照射被檢查眼,測試被檢查眼是否能正確判斷有光亮還是沒有光亮,如能記為光感,否則記為無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