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進行近視檢查?
近視力用標準近視力表在充足照明下放在眼前30厘米處檢查。如果近視力很差,在30厘米處不能看清最大的字符,也可移近距離檢查,但所查結果與在30厘米處檢查的結果不能等同。檢查視力時同時查遠近視力,這樣可以大致了解患者的屈光狀態,如近視者一般遠視力不好而近視力正常,而遠視者則遠近視力都不太好。
為什麼要定期查視力?
人們對定期查血壓非常習慣,但對查視力的重要性還認識不足,因而對自己的視力並不十分了解。其實定期查視力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視力是眼睛功能的重要指標,通過定期查視力可以發現早期眼病,早期治療。
怎樣進行色覺的檢查?
色覺檢查屬於主觀檢查,主要方法是用色盲本檢查。在同一色彩圖中,即有以相同亮度的不同顏色的斑點組成的圖形或數字,也有以相同顏色不同亮度的斑點組成的圖形和數字,正常人是以顏色來辨認,而色盲者隻能以明暗來判斷,能夠正確認出但表現為辨認困難或辨認時間延長者為色弱,要注意檢查須在充足的自然光下進行,圖表距眼0.5米,應在5秒內讀出。另外還可用選彩色鉛筆或毛線團法來粗試色覺是否正常。
怎樣進行立體視覺的檢查?
立體視覺是以雙眼單視為基礎的。檢查立體覺可利用同視機,或立體視覺圖片。正常的立體視銳度小於或等於60弧秒。
怎樣進行視野的檢查?
許多眼病及神經科疾病都可引起視野缺損,不同的眼病、不同部位的神經係統的疾病所造成的視野缺損者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所以視野檢查在臨床上是十分重要的。檢查視野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下列幾種:
(1)簡單對比法。這是一種簡單易行不需要任何設備的方法。可用來檢查明顯周邊視野縮小。具體方法是被檢查者與檢查者對視,眼位等高,相距0.5米,檢查右眼時,被檢者與檢者的左眼彼此注視,並各遮蓋另一眼,檢查左眼時反之。檢查者將手指置於二人等距離之處,在各方向從外周向中央移動,如被檢者能在各方向與檢者同時看到手指,即可認為視野大致正常。
(2)弧形視野計檢查。這是比較簡單的動態檢查周邊視野的器械。被檢眼注視中心目標,遮蓋另一眼,檢查者持帶柄的視標沿弧弓的內側麵由周邊向中央緩緩移動,直到被檢者看見為止,記下弧上所示的角度,再將視標繼續向中心移動直到注視點為止。依次查12個徑線,將各徑線開始看到視標的角度在視野表上連成畫線,即為被檢眼的視野範圍。
(3)平麵視野計檢查法。它主要檢查中心視野。
(4)自動化視野計。由微機控製自動程序在視野的各個位點顯示出由弱而強的光刺激,並根據被檢者的應答,在檢查完畢後自動打印出視野報告。
什麼是視野計檢查法?
視野計檢查法包括動態視野檢查法和靜態視野檢查法。
動態視野檢查法:利用一定刺激強度視標,從某一不可見區(如視野周邊部或暗點中心)向可見區移動,來探查不可見區與可見區交界點的方法。動態視野檢查法,主要用於測繪等視線和暗點範圍,目前臨床常用的平麵視野計、弧形視野計均屬此種檢查法。
靜態視野檢查法:是指視標不動,通過逐漸增加視標刺激強度來測量視野中某一點的光敏度或光閾值的方法。
檢查視野水平性偏盲的疾病有哪些?
(1)上或下視網膜動脈阻塞。
(2)青光眼。
(3)視乳頭先天性缺損。
(4)缺血性視乳頭病變。
(5)視交叉上方或下方病變。
檢查視野雙鼻側偏盲的疾病有哪些?
(1)視交叉部蛛網膜炎。
(2)多發性硬化症的雙側球後神經炎。
(3)頸內動脈硬化。
(4)雙側視網膜顳側對稱性病變。
(5)青光眼雙眼對稱性鼻側周邊收縮。
檢查視野生理盲點擴大的疾病有哪些?
(1)視乳頭水腫。
(2)視神經乳頭炎。
(3)青光眼。
(4)有髓神經纖維。
(5)視乳頭玻璃膜疣。
(6)視神經缺損。
(7)視乳頭旁脈絡膜炎。
(8)伴有弧形斑的高度的近視。
檢查視野中心暗點的疾病有哪些?
(1)黃斑疾患:中心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黃斑部變性、囊腫、破孔、出血等。
(2)視神經疾患:球後視神經炎、視乳頭炎。
(3)中毒性弱視(中心暗點型)。
(4)家族性視神經萎縮。
(5)枕葉皮質疾患。
(6)維生素B1缺乏。
檢查視野弓形暗點的疾病有哪些?
(1)青光眼。
(2)視乳頭玻璃膜疣。
(3)乳頭先天性缺損。
(4)缺血性視乳頭病變。
(5)視神經孔腦膜瘤。
(6)視乳頭小凹。
檢查視野周邊視野收縮的疾病有哪些?
(1)視神經萎縮。
(2)視網膜色素變性。
(3)周邊部視網膜脈絡膜病變。
(4)青光眼。
(5)視神經炎。
(6)癔病。
(7)中毒性弱視(周邊收縮型)。
(8)慢性萎縮性視乳頭水腫。
視覺電生理檢查適合哪些病?
它不僅適合於一般的患者,更適合於不能做心理物理檢查的患者,如嬰幼兒、智力低下者或偽盲者;另外對屈光間質渾濁,看不到眼底的患者,它可克服渾濁的障礙,測定視力功能,如白內障、玻璃體渾濁。視網膜脫離術前的視覺電生理檢查可幫助預測術後視力恢複情況。
視覺電生理檢查是一種無創傷性的視覺功能的客觀檢查,它是通過正常人與眼病患者的電活動有所差別來診斷某些眼病,如將視覺電生理檢查方法聯合應用,可對整個視覺係統疾患進行分層定位診斷,從功能上對視覺係統進行喜憂參半掃描。因此,視覺電生理檢查在眼科臨床上已越來越廣泛地被使用。
哪些早產兒要做視網膜檢查?
(1)出生體重在1500克以下或胎齡在28周以內的嬰兒。
(2)正常體重及正常胎齡,但出生後接受過氧氣治療的嬰兒。
嬰兒在什麼時候應接受視網膜檢查?
出生後4周或從母親懷孕起算,加上胎齡為32周時開始檢查,發現孩子有病變應進行隨診。一旦發現閾值前病變的,每2周做1次檢查。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檢查對眼科醫生來說並不是難事,隻要具備間接眼底鏡設備和B超的醫院都較容易確診。
發現嬰幼兒視力障礙的方法有哪些?
人的視覺發育有一個過程。2歲以前是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任何不利因素都會影響小兒的視功能發育,比如先天性白內障、角膜白斑、眼瞼下垂以及較重的近視、遠視、散光、外傷等等。因此判斷2歲以前嬰幼兒的視力是否正常很重要。如果發現小兒視力不正常應盡早到醫院檢查、處理,以免拖延治療,耽誤最佳治療時機而使患兒喪失視覺功能。在這裏教給大家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來估計嬰幼兒視力有無障礙。
(1)遮蓋試驗,即交替遮蓋兩眼,觀察小兒行為。當遮蓋視力差的那隻眼時,孩子不在意,而遮蓋視力好的一眼時,孩子會用手推開遮蓋其眼的手或物,因為此時被迫用視力差的眼視物,小兒會因視物不清而煩躁哭鬧。
(2)光覺反應。新生兒都有光感,當強光照射時會引起閉目、皺眉,2個月時對光反應就很強。如果小兒對光照射無反應,就表明有嚴重的視力障礙。
(3)注視反射和追隨運動。出生後2個月的小兒開始能注視眼前較大物體,並能在小範圍內追隨目標轉動眼球;3個月時可隨意注視和追隨玩具,頭也隨之轉動;5個月時,嬰兒黃斑中心的發育已趨完成,能分辨人的麵貌,對喜歡的顏色表現歡悅。如果不能穩定注視目標,或表現出無目的尋找或眼球有節奏地擺動,表明視力不佳或有眼球震顫。
(4)瞬目反應。出生後2個月,小兒視力有了迅速發育,當將一物突然移近眼睛時,會引起瞬目(又叫眨眼)。這是一種保護反射,盲人則無此反應。
中老年人應進行哪些眼科檢查?
每當提到眼科體格檢查時,人們通常會想到查查視力,翻翻眼皮(眼瞼),至多是配配眼鏡,看有多少度近視或遠視。有些不戴眼鏡的老年人,更常常忽略眼科的檢查。事情並非如此簡單,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健康體格檢查時,檢查的項目遠不止這些。
中老年人健康體格檢查時,僅是查視力,就要查遠、近兩種。如果遠視力好,在1.0以上,而近視力不佳者,可以初步考慮為老視。一般人40歲以上就可以出現老視,但年輕時為近視者,老視的年齡可以後延。如果遠、近視力都不好(大部分老年人都是如此),就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如在裂隙燈顯微鏡下查角膜、前房、虹膜、瞳孔等情況,特別是晶狀體是否混濁(即是否有白內障,50~60歲的人有60%~70%患有白內障,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而該項檢查有時需要滴眼藥水擴大瞳孔後才能進行。
體格檢查中最重要的一項是進行眼底檢查。最好能擴瞳查(懷疑青光眼者除外)。中老年人常患糖尿病、高血壓病等,都需要查眼底,一方麵幫助診斷,另一方麵也能了解眼底視網膜病變的情況。另一種嚴重的眼科疾病--青光眼,在40歲以上的正常人群中,每50人中就有一個患者。而有些類型的青光眼患者,大多無任何自覺症狀,這些青光眼病例的診斷,靠的就是每年1次的健康體格檢查。這類患者體格檢查時可以發現眼底的視杯擴大,杯盤比值增加,進一步檢查眼壓和視野、房角,就可以確診了。
中老年朋友千萬不要認為年齡大了視力差是正常現象。眼病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挽救視力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