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新編》的前兩卷黎漢明已經抄錄完成了,不光如此,他還在其中夾雜了一些現代知識,所以整本下來,比起原版不僅沒有少,反而還多了不少,讓他用來打開這個時代思維完全是沒問題了。
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黎漢明要想改變這個落後的朝代,就得不斷發展各方麵,而要發展,就得需要相應的人才才行。人才不會從天而降,隻能教育而來。
發展一個國家不是靠黎漢明一個人拿出各種資料就可以的,得群策群力,得集思廣益。
普及教育不光在軍中,還得惠及勞苦大眾,不然也是白瞎。
想到此,黎漢明把訓練的事交待下去後,便帶著《博物新編》回到了府衙。
“參見明王!”
黎漢明進到府衙議事大廳的時候,發現人還不少。
坐下後,黎漢明便有些好奇的問道:“最近這是又有什麼想法了?”
軍政府成立後,他們的職能也隨著官職具體的定位了下來,一般情況下都是各行其是,就算有交集也隻會是兩個部門之間的討論。
一般隻有遇到大事時,才會集體議事討論。
這樣不但效率起來了,問責也很清楚。
“回明王,農忙就快結束了,夏部長的意思是關於普及教育的事情可以開始辦理了。”胡鍾聞言看了看左右後上前一步拱手回道。
黎漢明聞言點了點頭,看向夏文炯,道:“夏部長,你有何規劃嗎?”
“回明王,下官的意思是,在鄉學縣學等體係還沒建全之前,各地族學暫不廢除,可以采取由軍政府派人入各族學監督或者由軍政府出資買下各族學來改為鄉學的方式來處理。”夏文炯聞言上前一步回道。
“可以!”黎漢明聞言想了想後便點頭同意了,還是那句話,他如今缺人,各方麵都缺,還做不到大力鋪開的程度。
現在最當緊的是提高識字率,至於專業知識方麵,黎漢明打算專門建立一所學校來教導。
想到這兒,黎漢明拿起桌上的兩份資料遞給夏文炯說道:“這裏有些教冊,第一本是《博物新編》,給學子們增長見識之用,你刊印之後,給每個書院每個學子都下發一本,不管族學縣學,都發。另外,給軍營那邊先刊印一些出來。”
黎漢明準備采取廣撒網,多撈魚的策略,先給學子們一本,等新學建立起來後,再告訴他們,感興趣的就來。
這樣不但能讓所有學子們增長見識,還能以引誘的方式引來感興趣的學子。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人,就算黎漢明招來了也是浪費。
“這第二份是關於斷句的一種方式,上麵都有詳細說明,你們下起研究後,盡量教給每個書院,以後你們的每一份奏報,都要用上這樣的斷句方式。”
第二份資料就是標點符號,在中國古代文書中,一般不加標點符號,而是通過語感、語氣助詞、語法結構等斷句。
但事實上中國從先秦時代就已經有標點符號,隻不過這些符號沒有統一的標準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