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目的,在於探究曾紀澤一生外交事業的開展與成敗。第一章敘述他家世的背景與早年學行,以為研究他此後作為的基本線索;第二章則就他對有關洋務問題的認識,作一全盤性的了解;第三章說明他在中俄伊犁交涉中所作的各項努力,分析他所應用的各項策略及其促致成功的因素;第四章研討他應付中法越南爭執時所采取的立場;第五章著重他使歐晚期的活動;第六章著重他返國後對各項新政的獻猷與籌議。最後,第七章則將就他一生的外交事業,作一綜括性的評價,並進而將其外交認識與當時實際主持外交大計的李鴻章李鴻章,作一比較,以檢討甲午戰前中國外交的全盤態勢。
撰寫期間,承蒙業師郭量宇先生啟發鼓勵,多方指導,並承將多篇尚未發表的論著及數種珍藏資料,惠借參考。初稿成後,複蒙詳予閱正,補其缺漏,訂其謬誤,使本書無論在內容上與形式上,都大為增色,謹在此敬致衷心的感謝。美國夏威夷大學曆史係郭穎頤教授(Dr.D.W.Y.Kwok)、馬克沁教授(Dr.James M.McCut)、政治係李維教授(Dr.Werner Levi),於本書英文初稿,曾賜斧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王聿均先生、黃嘉謨先生、王樹槐先生、陸寶千先生曾校閱全稿;沈雲龍先生、呂實強先生、趙中孚先生、吳章銓先生亦各有指正;黃嘉謨先生、王爾敏先生並示以有關的資料數條,謹一並敬表謝意。
李恩涵
一九六六年二月十六日台北南港
本書的目的,在於探究曾紀澤一生外交事業的開展與成敗。第一章敘述他家世的背景與早年學行,以為研究他此後作為的基本線索;第二章則就他對有關洋務問題的認識,作一全盤性的了解;第三章說明他在中俄伊犁交涉中所作的各項努力,分析他所應用的各項策略及其促致成功的因素;第四章研討他應付中法越南爭執時所采取的立場;第五章著重他使歐晚期的活動;第六章著重他返國後對各項新政的獻猷與籌議。最後,第七章則將就他一生的外交事業,作一綜括性的評價,並進而將其外交認識與當時實際主持外交大計的李鴻章李鴻章,作一比較,以檢討甲午戰前中國外交的全盤態勢。
撰寫期間,承蒙業師郭量宇先生啟發鼓勵,多方指導,並承將多篇尚未發表的論著及數種珍藏資料,惠借參考。初稿成後,複蒙詳予閱正,補其缺漏,訂其謬誤,使本書無論在內容上與形式上,都大為增色,謹在此敬致衷心的感謝。美國夏威夷大學曆史係郭穎頤教授(Dr.D.W.Y.Kwok)、馬克沁教授(Dr.James M.McCut)、政治係李維教授(Dr.Werner Levi),於本書英文初稿,曾賜斧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王聿均先生、黃嘉謨先生、王樹槐先生、陸寶千先生曾校閱全稿;沈雲龍先生、呂實強先生、趙中孚先生、吳章銓先生亦各有指正;黃嘉謨先生、王爾敏先生並示以有關的資料數條,謹一並敬表謝意。
李恩涵
一九六六年二月十六日台北南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