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用進廢退,鍛煉屬於自己的思維模式舊的思想就像一匹老馬,如果你想讓它跑得久一點,就要多加鍛煉。
——哈佛知名校友、美國總統 約翰·亞當斯哈佛大學一向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自我思考的能力,以此為基礎更好地了解自己,評估自己,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每一個學生不同的潛能。而思維能力並非天生,而是通過後天的不斷努力鍛煉出來的,不同的思維方式也能給你的大腦帶來不同水平的開發與利用,因此想要獲得比別人更優秀的大腦,鍛煉自己的思維方式可以說是一條必經之路。
思維方式對於一個人的行為是至關重要的,認識層麵或者角度不同,在實際行動中的做法也會大相徑庭。作為一名高中生,思維方式可以直接影響我們在學校的各種表現,其中當然包括我們最看重的學習成績。從長遠看,在高中形成的思維模式,更會影響我們大腦的潛能是否充分開發出來。哈佛大學心理學研究結果顯示,思維方式的差異可以形成不同的思維模式,對大腦產生不同的刺激,青少年時期的差異則可以最大程度上影響大腦的潛能利用。比如說,對待同樣的問題,有些同學就善於從多個角度思考,立體統籌,得出最切實可行的方法;而有些同學則會手忙腳亂,事倍功半;這就是思維方式造成的大腦使用差異。
因此,想要擁有一個“超人”一樣的腦子,並不需要變異那麼科幻。雖然大腦從10歲左右就基本發育完成了,但是我們正處於思維可塑性最強的時期,而思維模式鍛煉則可以重新開啟大腦的某些功能區域,讓人變得更加清晰,更加聰明。縱觀哈佛大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課程,不難發現,其提倡的思維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五種類型:長效思維;創新思維;集體思維;假設思維以及逆向思維。
1.長效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屬於一種預測式、推論式的思維。
要求學生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經過合理化的分析,推測各種結果,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對策,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大腦形成有效的思維回路,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問題更具邏輯性的解決方案。這種長效思維不僅在整個學習生涯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為我們提供有效的應對策略,比如說推導一道立體幾何題,如果你拿到題目就開始盲目地利用各種公式去證明,那麼往往耗時又費勁。而利用長效思維,首先我們需要簡化圖形,找到圖形中最關鍵的麵、線、角;其次,在關鍵圖形中添加必要的輔助線幫助自己理解整個圖形;之後將平麵轉化為立體圖形觀察,添加空間輔助線,把立體圖形剖析成自己大腦可以接受的狀態,如此一來,整個題目就被大腦完全認知,該用什麼公式,該如何證明也就一目了然了。
2.創新思維。
這是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哈佛大學以及美國各大名校的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在課堂上可以侃侃而談。而中國的高中生麵對老師拋出的問題,經常是全體沉默,等待老師給出正確答案。事實上哈佛大學心理學報告指出這是一種思維惰性,當大腦習慣了接受信息而不是分析信息的時候,大腦的信息“處理器”就會出現漸進性的功能退化,簡單地說也就是從XP退化成了Win97,而這種思維慣性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大腦喪失創新功能。
創造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活動,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綜合表現,這種能力包括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想象力。創造性思維也屬於邏輯思維的一種,在學習中將觀察中獲得的感性材料進行分析、概括、類比,得出初步的結論,形成理論上或科學上的假說並想辦法驗證,最後得出結論。想要獲得創造性的思維,首先要學會觀察,創新往往是建立在大量的經驗之上;其次要善於發散思維,遇到問題多角度思考,不要怕走彎路,不要怕出錯等;最後要勇於堅持,持之以恒也是創造性思維的必要條件。
3.集體思維。
哈佛大學的課堂上很少會有獨立的項目,學生們都會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研究,這種集體思維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促進不同學生之間的思想互動,取長補短,交換思考,角色思考等,都可以使學生在思維方式上有極大的提高。作為高中生,學習是每天的主題曲,但是在學習的同時,和身邊的同學多溝通,一起活動,一起討論都可以幫你建立集體思維方式,在哈佛大學考察一個學生品質的很重要的指標就是——是否具有團隊意識,因為一個具有團隊意識的人才能擁有最起碼的責任心、愛心以及紀律觀念。
4.假設思維。
聽起來非常抽象,但事實上很簡單,因為假設是大腦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在學習原子核的時候,你不可能直接看到中子或者質子,你需要通過經驗和規律去假設,才能分析出各種元素的不同電子軌道等,這就是一種假設性的思維。為了擺脫習慣思維,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都應當盡量使用假設這一功能,楊振寧博士就是從雪花精確的對稱結構中假設並驗證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J. K. 羅琳就是通過假設的想象,構建出了一個魔法的世界,也就是著名的《哈利·波特》係列。假設是想象力的前提,也是大腦自我開發的重要途徑,有研究表示假設的一係列問題,可以同時運用到大腦的多個功能區域,也就是說“胡思亂想”的人,往往後天智商更高。
5.逆向思維。
這是一種與傳統思維方式相反的思考方式,它的優勢在於避開傳統思維中可能遇到的難點,從後向前,將不利因素變為有利因素,也就相當於我們數學中的“反證法”。逆向思維的鍛煉,有助於大腦形成多個回路,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大腦能從多個方向搜索,以便以更快的速度完成策劃和推導。
在哈佛的經濟學課堂有這樣一個例子:“美國有家叫鮑耶的瓷器公司。這家公司的老板娘從已故的丈夫手中接過來的隻是一個規模很小、沒有名氣的專門生產花、草、禽、獸瓷雕藝術品的小公司。老板娘接管後,當即為公司定了樹立獨特形象的兩條戰略目標:其一,用藝術家的名聲製造新聞宣傳出去,產品要珍藏在國家博物館中,以抬高身價;其二,以慈善家的名聲生產人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瓷雕。為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她選了這樣的一個時機:1972年,尼克鬆總統訪華,正苦於尋找一種能代表國家的禮物。該公司聞訊後,立即向尼克鬆獻上他們生產的一尊精雕的天鵝群瓷器珍品。因為瓷器的英文‘china’也可譯為中國。尼克鬆喜出望外,把這尊既具有雙重意義也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瓷器珍品帶到了中國。一方麵該公司的產品藝術性很強,另一方麵各新聞媒體對此紛紛予以報道,使這家小小的瓷器公司聲譽鵲起,該公司的產品一時間也成了熱門貨。小小的瓷器公司自此生意興隆。”
這就是逆向轉化的力量。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也同樣可以利用這種方式解決問題,同時也鍛煉大腦的思維靈活度,讓我們更加聰明。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我們做單項選擇題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模糊的情況,A好像對,B貌似也沒錯,C也有可能,在這種時候,一味計算和逐個檢驗著實浪費時間,為了小分值的選擇題往往不值得,那麼我們完全可以反過來思考一下,看看哪兩個答案比較類似,那麼它們就應該都是錯的,因為一道單選題不可能有兩個正確答案,排出了兩個之後,情況就會明朗許多。這種逆向思維方式,在考試中時常可以幫助你在規定時間內得到更多的分數。
這五種思維方式,都可以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中積累和鍛煉;刻意改變大腦的思維模式,可以幫助你開發大腦中不常使用的部分,而這種思維鍛煉可以幫助強化大腦,增強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就給釋放自身的潛能提供了良好的思維基礎。長期鍛煉自己的大腦,你會開始慢慢建立屬於自己的思維模式,同時在麵對困難和問題的時候,分析能力也會大大提高,當你自己的思維模式建立之後,你會發現大腦就像是一台“永動機”,孜孜不倦地為你輸出各種觀點和能力,你就會發現不僅是在學習上,你的整個世界觀都變得更加豐富,更加精彩。
◎哈佛心理評估:你是左腦思維還是右腦思維?
A.左 B.右 C.都可以
分析結果:
看到向左飛的,屬於左腦思維占主導;向右則是右腦思維占主導,選擇C的同學則屬於左右腦水平相同。
左腦三大優勢:
(1)語言能力強。
(2)邏輯思維能力強,擅長定量思維、數據分析,理科成績優秀。
(3)擅長抽象思維,理性思維、理論思維、包括哲學思維以及推理。
右腦三大優勢:
(1)有良好的具象思維能力,並擁有豐富的想象力。
(2)多具有藝術鑒賞水平,善於溝通,組織領導能力強。
(3)擅長定性思維,直覺準,比較主觀,文科成績較為出眾。
提高自己的EQ,讓IQ跟著暴漲
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丹尼爾·戈爾曼中國的高中生,或多或少都向往美國名校的大學生活,在那裏我們可以徜徉於知識的海洋,帶著金色的翅膀,翱翔在高貴的象牙塔中。電影中或者美劇中,我們看到的美國校園是熱情的,是豐富的,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充實和滿足,而在這其中,像哈佛這種名校更是讓廣大高中生趨之若鶩。許多家長認為,如果能讓孩子就讀於哈佛大學,那就等於有了人生的保障,就等於有了一個光明的未來。事實上,我們羨慕並向往這些名校並不是因為它們的名氣,而是因為它們能教給我們的東西,它們給我們提供的平台,以及它們賦予我們人生的全新價值。
在哈佛,單純的學習成績絕不是論成敗的唯一標準,哈佛大學錄取的法則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果說智商決定了一個人的成績,那麼情商就決定了這個人的綜合素質,而從某種方麵來說,情商可以影響智商,比如說一個情商很高的人,其協調組織能力就較為出眾,而這種人的學習能力較強,可塑性較強,也更有團隊精神,這要比單純的天才要來得重要得多。大多數高中生都是有個性的,每個人的智商與情商也不同,如果說智商是一定的話,那麼情商是可以後天培養和提高的,而在獲得成功人生的道路上,情商則遠遠比單純的智商更重要,所以有一句話叫做“沒有感情的人一定不會聰明”。
也許有些同學會不以為然,“那我天生情商低,我有什麼辦法”,在這裏我們想說的是,情商的的確確是可以培養的,在哈佛大學的課程表裏,你會看到“情商課程”已經成為了必修課,這是每一個哈佛學子都要培養的一個新的素質。不僅僅是哈佛,美國大部分名校都已經開設了情商課程,並且約一半的學校將該課程列為必修課。如此看來,想要在當今社會做出點兒成就,沒有情商是行不通的。作為高中生,我們的性格有極強的可塑性,幾個小小的習慣就能夠改變我們今後的走向,因此我們在鑽研知識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培養自己的情商,“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就像兩條腿,都健全強壯,才能走得快,走得遠。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依賴重複的經驗成形的,一個人的情商也會因環境不同而大相徑庭。比方說,生活在一個父母經常吵架大打出手的家庭,想要擁有較高的情商幾乎是不太可能的;而生活在一個開明豐富的家庭中,在情商的塑造上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孩子往往表現得更加懂事,更加善解人意,相對來說也擁有更高的智商。除了家庭環境的影響,哈佛大學的情商課程也講述了如何在成長過程中進行自我規劃,自我調整,把情商在後天給補回來。
首先,自我認識——這是培養情商的前提,隻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情緒,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它們、操控它們、駕馭它們。即使是高中生,我們也應當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情緒,不能依靠老師或者家長的監督來完成自己的使命,或者把失敗的罪責都推到別人身上。誠實地麵對自己,觀察自己在麵對成功和挫折時的心態,留心自己在麵對諷刺和嘲笑時的情緒,這都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自我認識。是否能夠做到處變不驚,寵辱不驚,是否會在失敗後反省,在成功後謙虛,都是考量自己情商的一個重要指標。
其次,控製自我——這是情商自我駕馭的表現。哈佛大學情商課程中指出,接受情緒是培養情商的一個重要步驟。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控製自己的情緒化行為呢?一是要承認自己情緒的弱點。每個人的情緒都有優劣,自己一定要認識自己的情緒,不能回避,不能視而不見;二是要控製自己的欲望,降低過高的期望值,擺正“索取與貢獻、獲得與付出”的關係;三是要學會正確認識、對待社會上存在的各種矛盾,要學會全麵觀察問題,多看主流、光明、積極的一麵,發現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增加希望和信心;四是要學會正確釋放、宣泄自己的消極情緒。一般來說,當人處於困境、逆境時容易產生不良情緒,而且當這種不良情緒長期壓抑、不能釋放時,就容易產生情緒化行為。高情商的人,懂得在必要的時候將消極情緒適時地釋放、宣泄。
最後,激勵自我——這是情商產生正能量的必要過程。美國短篇小說家歐·亨利在他《最後一片葉子》裏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病房裏,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裏看到窗外的一棵樹,樹葉在秋風中一片片地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無望的情緒籠罩著病人。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了那棵樹上。結果,那片“葉子”始終沒有掉下來。隻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不斷激勵自己,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這就是自我激勵帶給人的影響,其影響之大可見一斑。在學習中,我們如何對自己進行激勵,決定了我們的心態,決定了我們接下來的目標能否實現等。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你進行自我激勵:
每天給自己一句讚美;
每天找出一件自己做的值得肯定的事情;每天給自己的學習情況打分;
每天確認一下今天自己表現最好的一堂課;每天記錄老師表揚自己的次數;
每天計算自己解出的難題。
列成表,讓自己看到每天的進步,這就是培養情商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認為,隻有懂得自我讚美的人,才能夠擁有更幸福的人生。
我們的高中生活很苦,每天有大量的作業、大批的課程,我們要給自己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才能順利度過。與此同時,千萬不要忘了自己除了IQ還有EQ,當你按照我們說的方法鍛煉自己的情商,正能量就會慢慢浮現在你的生活裏,當EQ值達到一定的級別,你將發現,IQ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你已經擁有了讓自己更幸福、更成功的方法。
◎哈佛心理評估:你的領導能力有多高?
有一天在路上,你遇到失去聯絡的舊同學,你們相約到附近的冰淇淋店去坐坐,除了聊聊目前的學習生活之外,難免談起以前的時光,這時候,你最怕老同學提起什麼?
A.兩人剛認識時的搞笑事情
B.畢業分開時的感覺
C.你們的另一個好朋友
D.一次旅行的經曆
答案分析
A:你的領導才能會在小團體內發揮,一旦人變多了、關係變得複雜了,你就會掌控不住局勢,甚至招致民怨,“寧為雞首、不為牛尾”說的就是你的性格。
B:你在團體當中通常是“Helper”,你的生活哲學是“平生無大誌,隻求有飯吃”,擁有隨遇而安的個性,也是一個很實在的人。
C:你具有領導的才能,卻沒有領導的大氣。想要讓一群人對你服從,可不是很有才華就可以的,你必須懂得唯才是用、能屈能伸、善用智謀,如果隻有勇氣和衝勁是不夠的。
D:你是天生的領導者,有指揮群眾的天分和魅力。你並不會刻意表現出自己的野心和企圖心,但是大家自然就會找你解決問題,喜歡和你在一起,可能就是你有一股王者的風範吧!
幸福型漢堡,哈佛潛能激發法寶
與我們應取得的成就相比,我們隻不過半醒著,我們隻利用了身心資源的一小部分。廣義地說,人類就是這樣地生活著,遠在他應有的極限之內,他有著各種力量慣於不會利用。
——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 威廉·詹姆士升入高中,我們會開始思考一些更為複雜的哲學問題,例如,我們從哪裏來?要去哪裏?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等等。哈佛最受歡迎的一門選修課,就是“幸福課”,聽課人數竟超過其王牌課《經濟學導論》。由此可見,更多的學生認為人生的幸福感,才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從漢堡裏,哈佛總結出了四種人生模式。
第一個漢堡口味極其誘人,是“享樂主義型”,即享受眼前的快樂。然而第一個漢堡卻是一個標準的“垃圾食品”,吃它等於出賣人生未來的幸福,埋下未來的痛苦。
第二個漢堡最糟糕,是“虛無主義型”,吃起來既不美味,也不健康。這種人對生活喪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對未來也不抱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