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用失敗者的邏輯看世界:從摔跤中讓(2 / 3)

將軍的這句話,讓年輕的吉米·卡特牢記在心,並將它作為座右銘,用來時時激勵和告誡自己。他不斷進取,永不自滿和鬆懈,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最後,通過他的不懈努力,登上了權力頂峰,成了美國第39任總統!後來,吉米·卡特卸任之後撰寫回憶錄,《你盡最大努力了嗎?》便成為了標題。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學習這種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永遠進取的精神。

那麼,如何更好地理解不爭“第一”的背後意義,如何做到不爭“第一”

背後的竭盡全力?以下幾個心理暗示,可以幫助青少年朋友們養成積極進取的習慣,培養精益求精的精神。

一、你永遠都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比你更努力。

你一天上九節課加兩節晚自習,可你不知道夜深人靜還有多少人挑燈夜戰;你可以一天寫完兩支筆芯,至少三套卷子,可你不知道有多少人做完卷子之後,自己又做課外題;你可以早起十分鍾、晚睡十分鍾記幾個單詞和成語,可你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早起晚睡了半個小時。總有人比你努力,而你永遠不知道這些比你努力的人有多少。

二、坦然麵對失敗,其實我可以做得更好。

其實我們隻要多想一步,就會有更多的發現;其實我們多考慮一點,就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其實我們多努力一下,可能就會扭轉整個局麵;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麵對失敗,重新站起。它和我們身體免疫係統的運作方式相同。當我們身體不適、當我們生病時,我們的身體感應到抗體,我們實際上會免疫得過的病,我們的身體通過失敗獲得免疫力。在心理層麵也相同。

成長的途徑隻有這一條,健康的生活、真實的生活、快樂的生活看起來基本上都像一個帶起伏的螺旋,不是一條直線。一時失足而導致失敗,不可避免。

就像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往往會因為經曆過這些困難而獲得更好的發展。他說沒有其他辦法,學習失敗或在失敗中學習,它必須有起有落。

學會失敗,從失敗中學習,我們小時候都知道。小時候,我們摔倒了,疼的話可能會哭鼻子,但是馬上又站起來了;摔倒了,還會笑。

三、不能害怕犯錯,道路還很長,路永遠走不完。

階段的成功隻是新的開始,不管是成功的道路,還是成長的路程,都還很長、很遠。不要躺在成績上睡大覺,抬起頭繼續走,也許就是一輩子,永不放棄不曾是一句空話。

艾伯特·哈伯德說過:“一個人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害怕犯錯。”我想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一個人犯過錯,失敗了一次又一次,我甚至想授予他“失敗大王”的稱號。22歲時,剛找到新工作,就失業了。23歲時,他決定投身政治,但是也沒有成功。於是繼續回去經商,又沒有成功。27歲時,壓力太大,他崩潰了,精神崩潰,但又重新站起來了。7年後,他34歲時,競選國會議員,名落孫山。39歲時,他還沒有學乖,又一次競選議員失敗。他說:“讓我試試更高層的。”46歲時,真失敗啊,還沒學乖;沒關係,學會失敗,從失敗中學習。到了47歲時,他試圖競選副總統,又失敗了。到了50歲時,他試圖競選參議員,他幾乎想放棄了,但最終沒有。到了51歲,林肯成了美國第16任總統,大概是這個國家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總統。他談起這段經曆時說“失敗讓人痛苦”,但還是挺過來了。因為和曆史上其他成功者一樣。他懂得,學習別無他法,成長別無他法。

麵對挫折,聖賢們談笑風生,他們或放歌於藍天,或垂釣於溪水,或采菊於東蘺,或深居於竹林,他們行吟高歌,倚風長嘯。心如澄澈秋水,行如不係之舟。古往今來,多少仁人誌士在挫折中奮勇向前,由曆史的青燈黃卷走進線裝書,留在了汗青史冊。

因此,青少年朋友們,不爭“第一”,不意味著不用努力;不爭“第一”

不意味著不需要成長;不爭“第一”,要的是你的盡力而為;不爭“第一”,靠的是你的全力以赴。在真正做到100%努力之後,你會發現,“第一”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你已經是最棒的。

◎哈佛心理評估:你是否夠努力?

在課堂上所表現出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看出你是否夠努力。請問,你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時通常會采取怎樣的方式?

1.認真地看著黑板,將老師講的全部記下來。

2.隻將老師講的重點記下來,下課後再回想一下。

3.有選擇性地做筆記,重點標出疑難的地方,下課後再係統地複習。

4.以“考前猜題”的心態聽課,抓住老師反複強調的內容。

答案分析

選擇1:你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不過在學習方法上還需要改進。

選擇2:你的理解能力超強,因為時常抓住重點,所以成績一直不錯。

選擇3:你是一個很注重係統學習的人,在學習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方式和習慣。

選擇4:你的學習動機不太恰當,總想著投機取巧,而不踏實學習。

總結失敗,使之成為成功的墊腳石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與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

——著名發明家 愛迪生

哈佛的課堂從來不會強迫學生去成功,反之,哈佛總是在告訴學生失敗的意義,甚至教學生如何去失敗。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沒有價值。一個人失敗之後,能夠及時總結,及時發現失敗的原因,才能讓這次失敗變成人生中的價值。高中生的生活中,也會麵對形形色色的失敗,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如果我們能夠善於總結,做到自省,那麼失敗也不過是我們最後成功的基礎。

人生沒有失敗可言,隻是暫時達不到目標而已。因為失敗也可以是成功的墊腳石。隻要善於總結失敗,失敗就有可能引導你達到勝利。

失敗不可怕,但可怕的是,總在同一個地方失敗,那就麻煩了。哈佛大學這樣教育學生:“人生不怕犯錯誤,就怕一錯再錯。”失敗是在所難免的,但千萬不要不動腦筋地默認失敗的發生,最好還是要仔細分析並總結一下,從失敗中學習,為成功指路。這時,失敗就會變成重要的資產!即使是一些小小的錯誤,都應從中學到些什麼。盡快從失敗中找到自身的不足,由此來籌劃下一次的成功。

沃爾瑪公司的一位總經理曾經在一份商業周刊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其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如果一個人犯兩次同樣的錯誤,那是悲哀的。”

所以,失敗時要抓住重新學習與修正的機會,盡可能地找到錯誤的原因,並且找到彌補的辦法,記住這次失敗所留下的教訓,千萬不要因為這些失敗的漏洞,而導致第二次失敗。

關於這一點,愛因斯坦的做法很值得參考。

當愛因斯坦剛剛進人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時,辦公室的管理人員問他還需要準備什麼用具。愛因斯坦看了看辦公室說:“我需要一張桌子或者台子、一把椅子、一些紙張,還有幾支鋼筆。最重要的是,我需要一個大一些的廢紙簍。”

管理人員很好奇,因為辦公室配備的廢紙簍都是同一規格的,他問愛因斯坦:“為什麼您偏偏要大的廢紙簍呢?”

愛因斯坦回答說:“我需要將我的錯誤都扔進去。”

將錯誤扔掉,就會降低再次失敗的可能性。人們追求卓越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總結失敗、丟棄錯誤、學習真理的過程。

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在失敗麵前至少有三種人:第一種人,遭受了失敗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既沒有勇氣,也沒有頭腦;第二種人,遭受失敗的打擊,雖然沒有被打垮,卻不知反省自己、總結失敗經驗,隻憑一腔熱血往前衝,有勇無謀;第三種人,遭受失敗的打擊之後,能夠及時審時度勢,調整自身,總結失敗、吸取教訓,以降低失敗的幾率。此為有勇有謀、智勇雙全。隻有第三種人才能將自己遭遇的失敗變成資本,讓失敗成為成功的向導。

美國職業籃球聯賽被稱為“世界四大體育賽事”之一,是美國第一大職業籃球賽事,代表了世界籃球的最高水平。從聯賽中走出了眾多知名的籃球明星,其中邁克爾·喬丹可以說是最偉大的球員之一,他擁有無數的籃球粉絲,受到全世界球迷和體育界人士的關注。

就在受萬眾矚目的時刻,喬丹卻回憶起以前他所遭遇的種種失敗,比如他在讀中學時曾經被開除出籃球隊,比如他還曾經在職業棒球賽上遭遇過慘烈的敗局,就算他已經開始了職業籃球的生涯,也曾經有38次由於失誤而沒有拿下最終的決勝一分,等等。

而喬丹最後說:“這些失敗,就是我成功的原因!”

失敗造就成功,這是一句多麼振奮人心的話,這更是一句哲理!

正如哈佛的一位教授所說:“了解自己為何失敗,失敗就將成為你的個人資產。”事實就是如此,失敗能讓一個人看到自己更多的薄弱麵。不過,失敗雖然是資產,卻絕對不能像投資那樣去“放長線釣大魚”。越早發現漏洞,越容易彌補;越早看到錯誤,錯誤才會越容易糾正。

那麼,如何讓失敗變成成功的墊腳石呢?

一、相信沒有永遠的失敗。

哈佛人認為:世上沒有永遠的失敗,隻有暫時的不成功。任何困難都是有辦法解決的,隻是暫時沒有找到解決的方法而已。在不相信失敗的人眼裏,一切阻礙成功的困難都隻是紙老虎,相信通自己總有一天會把紙老虎趕走,贏得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

二、注重研究過程。

有的人過於看重結果,一旦失敗之後往往糾結於失敗這個結果,而忽視了研究導致失敗的過程。每一個結果都是由過程決定,研究過程也就是總結原因,隻有仔細分析過程,才可能找到失敗的根源,並且總結避免再次失敗的方法。

人之一世,殊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滿了種種荊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於人,猶如狂風之於陋屋,巨浪之於孤舟。百世滄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狹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誌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誌氣消沉;萬古曠世,又不知有多少內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於萬劫不複的深淵……麵對挫折,我們不應放大痛苦,而應直麵人生,縮小痛苦,直至成功的那一天。

《哈佛商業評論》中提到:要接受失敗,接受悲傷,然後化悲傷為力量,將失敗踩在腳底下,一步步邁向成功。在失敗麵前,積極努力地研究並尋找失敗的原因,並總結出下一次進攻的方案,那麼你就是在進步。這樣的話,你就沒有失敗可言,一切的失敗都隻是成功的墊腳石。

◎哈佛心理評估:測試你的分析總結能力。

1.用小圓爐烤南瓜餅(每次最多隻能同時烤兩個),每個餅的正反麵都要烤,而每烤一麵需要半分鍾。請問怎樣在一分半鍾內烤好3個南瓜餅?

2.假定桌子上有3瓶威士忌,每瓶平均分給若幹人喝,但喝各瓶威士忌的人數不相等,不過其中一個人同時喝了3瓶威士忌,且每瓶威士忌的量加起來正好是一整瓶。請問:喝這3瓶威士忌的各有多少人?

3.今天是丹尼爺爺出生後過的第二十個生日(出生那天不算在內),你能夠很快算出丹尼爺爺的生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