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用失敗者的邏輯看世界:從摔跤中讓(1 / 3)

自己學會走路

哈佛教育中的“挫折課”

請享受無法回避的痛苦。

——哈佛大學教授 穆罕默德

在哈佛的圖書館,你會發現這麼一句格言:“享受無法回避的痛苦。”哈佛大學對學生關於成功與失敗的教育十分重視,因為成功與失敗是一對孿生姐妹,每個成功者的背後,都寫滿了失敗、挫折等逃避不了的厄運。

對於挫折,羅素是這樣說的:“要使整個人生都過得舒適、愉快,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人類必須具備一種能應付逆境的態度。”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在你的生活遭遇低穀時,你會放棄嗎?經曆了一次次失敗與挫折,你會被打倒嗎?生活的道路從來就不平坦,總是充滿了坎坷和突如其來的困難,這些都是我們無法選擇和預料的。但是,麵對坎坷和困難的態度卻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是就此被困難擊倒,還是享受無法回避的痛苦,在絕望中發現希望,而這都取決於我們自己。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刻,正是生命中最多選擇與機會的時刻。

最終的成敗取決於你對待命運給予你這份煎熬時的態度,你是選擇抬起頭承受,還是低下頭投降?

有個小男孩,在父母關愛的眼光下跌跌撞撞地學步。

小男孩興奮地跑著,沒有注意到前方一塊小石頭,於是被絆倒,跌坐在地上哭了起來。母親連忙跑了過去,卻沒有急於把他扶起來。

“孩子,不要哭。要是你跌倒在地上,你就想辦法抓一把沙子。”母親微笑著說。

男孩看著母親,似懂非懂,卻牢牢地把這句話記在心裏。

多年後,男孩長大了,他漸漸明白了母親話語中的含義:你之所以被小石頭絆倒,那是因為你沒有發現它,所以在跌倒後你應該撿起它,這樣,至少你不會在同一個地方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而跌倒在地上後,要想辦法抓一把沙子,那是因為即使你已經跌倒在地,也還是有發現機會的可能,那些沙礫或許就代表著最小的機會,隻要你積極地把握住它們,或許就是在為自己累積成功的可能。

此後,男孩牢牢記著母親的教導,經常睜開眼睛細心地看世界。

因為他知道,即使你跌倒了,還是可以在跌倒的地方找到代表著機會和成功的沙礫;即便在生活中遭遇到了失敗,仍要做到在每次失敗中都要有所得。

失敗不可怕,隻要能夠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樣,從摔倒的地方爬起來,並且在失敗的地方抓住希望的沙礫,那麼一次失敗就是一次成功的萌芽。

哈佛的校園裏流傳著這樣一段經典對白,不知你是否聽過:“您是如何成功的?”

“四個字,正確決策。”

“那麼您是如何取得正確決策的?”

“兩個字,經驗。”

“您的經驗來自哪裏?”

“四個字,錯誤決策。”

每一次的失敗都隱藏著一個重生的機會,每一次的失敗也都孕育著一顆成功的果實,如果你能夠預見得到、看得到這棵還未長成的果實,那麼多幾次失敗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著無數失敗的故事,每一條成功的道路上都布滿荊棘,挫折是通往成功的必經階梯,失敗是獲取成功必然要付出的代價。

事實上,愛迪生失敗了不止5000次,才最終發明了燈泡,他不是幹坐在實驗室說,“相信就能做到”,而是我相信,而且我會加倍努力、滿懷鬥誌地工作,他的一條名言是“我從失敗走向成功”。

愛迪生是史上最富創造力、最多產的科學家,這並不是巧合。他一生申請了1097項專利,當今世界的發展,大半要歸功於他。史上最成功、最富創造力的科學家,也是失敗次數最多的科學家,這並不是巧合。

貝爾在研究電話的發明之時,經曆了一次次失敗與打擊,終於努力鑽研攻克難關,成功發明了電話;萊特兄弟應用了和別人同樣的原理,在別人失敗的基礎上,給翼邊加了可動的機翼,使得飛行員能夠控製機翼,保持飛機平衡。

最終找到突破口,很快就獲得了成功。

正是因為在一次次失敗的經曆中積極地尋找成功的萌芽,也正是因為在自己和別人的失敗之處積極地找尋原因,勇於開動腦筋來解決這一個個擺在麵前的難題,貝爾終於發明了電話,而萊特兄弟成了人類航天的始祖。

無數成功的例子告訴我們:人生在麵臨艱難困苦時,在挫折和失敗中不灰心喪氣,努力尋找成功的萌芽,才能聽到從天而降的福音。

作為哈佛上座率最高的教授之一,塔爾·本·沙哈爾的開場白也有些與眾不同,未開講先稱讚起學生的走路姿勢很優美,由此轉入到當天的主題——如何麵對失敗。教授提醒各位學生,每個人必須經曆蹣跚學步才能走出如今優美的步伐,同樣每個人也要經曆無數次失敗才能成功。真正的學生領袖必須懂得如何麵對失敗。

除了耳熟能詳的愛迪生、林肯如何麵對失敗的事例,沙哈爾教授在講座中引入了很多中國元素。而當學生提出請教授談談自己的失敗經曆時,教授對這個問題絲毫不尷尬,大方地透露自己曾經夢想進NBA打球,但是身體條件不允許被淘汰;第一次追求女生,但人家說對他沒興趣;曾經在小學成為全班唯一一個不及格的學生。

教授坦言失敗並不可怕,要想提高成功的幾率,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失敗的幾率提高兩倍。最後教授贈送給在場的所有同學一句名言:“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學習失敗,否則失敗於學習。)”希望大家可以坦然地接受失敗。

所以說,挫折和失敗是邁向成功的階梯,藏在失敗背後的也許是最好的機會,隻有把握住這個機會,才有可能更快地成就自己的未來。由此看來,失敗,何嚐不是邁向成功的起跑線。無論是成功的鮮花還是失敗的哀歎,都隻能自己來選擇和鑄就。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首先必須是一個能夠戰勝挫折、把握自己的人。向挫折投降的人,永遠無法跨越那擺在自己麵前的障礙,不能承受並超越挫折,才是真正的失敗。

◎哈佛心理評估:測試你麵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青少年朋友們,麵對困難、挫折時,你的承受能力、抗打擊能力如何?測試題目如下:

1.當你遇到令你焦慮的事情時,你會怎樣?

A.無法再繼續做事情

B.沒有任何影響

C.介於以上二者之間

2.當你遇到令人頭疼的競爭對手時,你會怎樣?

A.想怎樣就怎樣,不控製自己的情緒B.冷靜麵對,克製自己的情緒

C.介於以上二者之間

3.當你遇到失意的時候,你會怎樣?

A.放棄

B.吸取這次教訓,從頭再來

C.介於以上二者之間

4.當你事業不順利的時候,你會怎樣?

A.會一直擔心,不能集中精力做別的事情B.仔細考慮問題所在,努力解決問題C.介於以上二者之間

5.事情做太多感到疲勞時,你會怎樣?

A.沒有辦法再思考

B.堅持幹完

C.介於以上二者之間

6.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條件很差時,你會怎樣?

A.因為條件很差而放棄

B.克服困難,想辦法改變現狀

C.介於以上二者之間

7.你正處於人生的低穀,你會怎樣?

A.破罐破摔,聽之任之

B.積極奮鬥

C.介於以上二者之間

8.遇到棘手問題,難以解決的時候,你會怎樣?

A.垂頭喪氣,灰心失望

B.盡自己的全力將它做好

C.介於以上二者之間

9.遇到自己難以解決或者不想做的事時,你會怎樣?

A.拒絕接受

B.想辦法做好

C.介於以上二者之間

10.遇到人生的重大挫折時,你會怎樣?

A.徹底喪失信心

B.再接再厲

C.介於以上二者之間

以上10題,選A不加分,選B加2分,選C加1分。

答案分析

0~9分,說明你不能承受挫折的打擊,遇到一點挫折就不知所措,灰心失望。

10~16分,說明你對某些挫折打擊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你在遇到某些挫折的時候仍然會表現出脆弱。

17分以上,說明你是一個足夠堅強的人,對於挫折打擊有很強的承受能力。

建議得分在0~9分的人多參加一些鍛煉意誌和承受能力的活動,比如體育活動、各種比賽,讀一些勵誌的書籍,學習在失敗中不斷提高自己抗挫折的能力。並且交一些意誌堅強、性格樂觀的朋友,他們會在你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建議和鼓勵。當然你還可以找心理醫生谘詢,針對你個人的具體情況提出相應的改進方案。

建議測試結果在10~16分之間的人遇到挫折的時候,把事情盡可能朝有利的方麵想,等到冷靜分析情況後再做出決定,比如挫折產生的根源,自己能否解決,或者是否值得。

不爭“第一”背後的意義

我們努力了,珍惜了,問心無愧。其他的,交給命運。

——哈佛大學成功學 威廉教授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每年都會給美國私立大學進行排名。2014年奪得首位的是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緊跟其後,排在第二。但是和第一名比起來,哈佛隻有一分微小的差距。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哈佛在全世界的一流名校之稱,也不會影響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莘莘學子對哈佛的向往。

在哈佛的校園裏經常聽到,同學之間說要互相幫忙、一起努力,很難聽到為了成為第一名而努力。這裏的學生都很優秀,沒有必要就誰最優秀的問題一爭高下,隻要自己做好即可。哈佛的一位學生曾經說道:“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盡力做’。進入哈佛學習本身就是在追求最高目標了,在這個過程當中,判斷自己是否已經盡全力,比爭當一個‘第一’的虛名更加重要。”

曾經,連續5年來,河南某高校高考成績名列全國前茅,有媒體對該校所有考上名校和重點大學的學生進行過一次采訪,當被問及“是否想過當第一”

這個問題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高考牛人都回答了“沒有”。這讓記者有些意外,當追問原因時,他們的回答也驚人的相似:隻爭取自己做到最好,不強求第一。

古人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但是不爭“第一”,不代表不求上進,而是盡自己所能努力之後,結果不做強求。

1947年,美國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從海軍學院畢業。一次,他遇到了當時的海軍上將裏·科費將軍。這位將軍讓吉米·卡特說了幾件自己比較滿意的事情。於是,他得意洋洋地談起了自己在海軍學院畢業時的成績。當吉米·卡特滿心期待將軍的誇獎時,裏·科費將軍隻是反問了他一句:“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嗎?”這句話使吉米·卡特非常震驚,他一言不發,沉默了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