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交情篇 第十二章 大小明暗
某天,某頓飯,一位家庭主婦選擇鯽魚還是桂魚的決策重要性,和一位國家總統選擇法國還是澳大利亞出訪的決策重要性,是難度相似的。前者叫小事,後者叫大事(國事)。
可小事往往更讓我們為難,因為小事更關情。
我們可以躲得過一頭巨象,卻躲不過一隻小蒼蠅。
而老天爺,也經常讓小的折磨大的,譬如一陣狂風起,那些原來卑微地匍匐在我們腳下的小細塵,就能猛烈飛揚起來,衝進我們的眼睛,讓我們閉眼、揉眼,讓我們流淚、受傷。
越是小的,那麼小的,越讓我們發急發窘發狠,甚至發瘋。
2003年,美國肆虐西亞,"非典"肆虐東亞,可我們更害怕的是,小到看不見的 SARS病毒。
科學家說六千萬年以前是恐龍的天下,其後的還有劍齒虎、猛獁象,如今是比它們小得多的人的天下,再過多少年,統治地球的動物,會不會比人更小呢?那麼多那麼大的公司,卻常常離不開一個人。大多數人不會經常受到大人物的欺負,卻常常受到小人物的排擠陷害。俗話說,小人小壞小計謀,大奸大惡大韜略。為了一個明確高遠、有特殊意義的目標,做十分傷害別人的事,可以叫大奸,或者奸雄、梟雄,所謂定國不怕傷天地,安邦何懼子孫稀。大壞人起碼是能做到小不忍則亂大謀的人。
話說回來,俗世凡人,其實我們也沒多少機會去恨大壞人,這本已是幸事,可福無駢至,福禍相依,於是也就不時地受到小壞人的侵害,那是些並沒有明確的目標,隻是以讓別人難受作為自己的精神享受的人,可以稱之為:小人。隨意揀個例子:
張三買了一袋蘋果來吃,作為朋友或同事的李四,旁邊看一眼,繼續忙自己的事,有一搭沒一搭地說些閑話。這張三給不給李四吃呢?不給吧,怕李四說他不夠朋友,小氣吝嗇;上次王五就因為一塊巧克力,說了他半年的壞話。張三心軟,又洗了個大蘋果,遞給李四。李四吃著,同時還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著,其實他不想吃的,是張三逼他吃的,還說自己家裏有的是冰糖心蘋果,都吃得反胃了,而且現在的蘋果都有農藥,他們家都吃芒果,而且……李四是壞人。還有類似的如:不送禮物,說你人不好;送了禮物,說你禮物不好。
反正你做了,也不落好。結果依照"越越效應",你不得不繼續送他更多的禮物,受更多的氣。
小人不但聽信謠言,更善於製造謠言和傳播謠言。每當他覺得自己吃虧,就立刻把別人也拖下水,要輸,大家一起輸。
君子大在自己心裏,所以在別人之上時,能把別人當人,在別人之下時,一樣把自己當那麼大的人;而小人也小在自己心裏,一旦在人之上,頓覺自己大了,也就不把別人當人,而在人之下時,又自小下去,會忘記自己還是個人。
這世界上,大人物喜歡暗鬥,小人物總是明鬥。於是說到明暗。常常被生活中的"高人"們教導別人的套話,其實就是明與暗的微妙表現:理論是一回事,實踐又是另一回事。說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另一回事。能說的不能做,能做的不一定能說。
道理是一回事,感情又是另一回事。
花錢花在明處,所以住條件差的旅館,吃一頓接一頓的方便麵,可帶回來的東西都是讓親朋好友們羨慕的,穿的戴的用的,讓別人讚不絕口,占了明處的好。把別人當大,自己做小,雖然自己心裏總隱隱有點難受。
話要說在明處,虧要吃在明處,所以即使幫助別人,也要問一句:要我幫你嗎?
明是麵子,暗是裏子。
暗處在哪裏呢?
暗處在自己心裏。
欺明也就吃明虧,痛在當時;欺暗當然吃暗虧,痛在長久。關鍵在於,在內心,自己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