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世情篇 第八章 苦錢,掙錢,賺錢,圈錢
喜歡錢,是人之常情,可如何得到錢,人和人比卻千差萬別。大年初五,接財神的日子,我去一個老社區的小浴室洗澡,簡陋,不體麵。
搓澡工的手機是山寨貨,鈴聲響得驚人,嗓門兒高得更加驚人,嚷嚷一般的和幾個電話裏的熟人,大概也是同行,聊著這開工第一天的收獲:
"喂,半天你才接!苦了多少啊?……""那你還不錯啦,我這裏才幾個人,才苦了三十塊!"反正挺閑的,我便琢磨起"苦"這個動詞來,這字兒用在這裏,可能不僅是勞動的辛苦,還有對自我狀態認知的"心苦"。
想到在公共汽車上,或其他人群混雜的地方,經常能聽到這樣描述自己狀態的人,他們把工作叫"苦錢",再觀察一下,大凡這樣描述自己狀態的人,收入都較低。
也許這就是他們對謀生的心理定位,就是一個"苦"字。
相比之下,更多的人更習慣說"掙錢",提手旁,用手做事,不但要做,還得爭,才能得到錢,那些不得不爭的地方,叫職場、商場、市場、賽場,還有官場。
除了大多數人的苦錢和掙錢,還有一些人更喜歡說"賺錢","貝"自古代表著金錢,用資本投入去獲得更多的錢,這是企業家、實業家,或是更多的小老板。雖然未必賺到多少錢,但被認為是賺錢的,難免受的,是難言之苦。
比苦錢和掙錢更甚的,當然是賺錢的人對利益更加刻意追求,人情自然更淡漠些。人情難過"利"關,於是可以共患難,不能共享福--"哥兒們式合夥,仇人式散夥"。
所以像美國那樣的"反壟斷法",當一個企業巨大到一定規模時,為了防止它對市場的壟斷,政府會將其強製拆分成幾個小公司,咱中國人可不需要,無須等政府動手,自己就拆了。
還有更少數的人,更喜歡說"圈錢",大口一開,圈住一群人的錢,合法的被叫做投資、非法的被叫做集資,那可是能一下子就圈過來好多好多別人的錢。
2011年12月1日,民生銀行行長在" 2011環球企業家高峰論壇"上直言:"企業利潤那麼低,銀行利潤那麼高,所以我們有時候利潤太高了,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說出來了,就沒啥不好意思的了,真正應該對這句話感到慚愧的,是那些製造型和傳統服務業的實業家們。無奈的是,銀行們還會繼續"不好意思"地賺下去,工廠們還會繼續"不好意思"地累下去、賠下去。
2013年3月下旬,國內各大財經傳媒公布了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的 2012年度財報,淨利潤共計達到 7745.73億元,平均每天淨賺 21.22億元。
原來那些圈錢的,玩兒的才是真大的超大的,那才叫"敢玩兒"!
為老板辛苦打工的真假白領們,近些年來獲得了一個新的興奮點:公司上市。 IPO成為近些年來很多老板激勵下屬玩命工作的美好"願景",這不,到 2013年春節,在中國證監會排隊等待上市的企業已經超過 880家了,被譽為"股市堰塞湖",這個風險,當然是要那些股民們來承擔的。
"圈錢"的人,是真正掌握了古代的"商"字的下部,從原先的"貝",演變到"口"所包含的真諦: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口,都是金融家的口,而禍與病,則都是那些一時間"信"了他們的人們的了。
人,未必那麼容易被改變,但人人都會被影響。
一個小小的影響,可能改變不了心性,但卻完全能夠改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