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以開拓進取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作風,全麵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經驗,深入思考未來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目標,在我們黨關於發展問題極為豐富的理論成果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最新實踐的啟示,創造性地將我們黨的發展思想概括為科學發展觀,並提升到指導全局的戰略思想的高度,實現了我們黨在發展理論上的重大創新。

科學發展觀的首要理論價值,在於它以新的視野審視世界各國的發展理論和發展實踐,以新的理論概括凝煉我們黨半個多世紀對中國發展認識的一切重要成果,把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改革開放的發展道路和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模式融會貫通,並注入了鮮活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一係列新思想、新觀念,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理論,從而為當代中國的發展提供了係統而明晰的坐標。

(二)科學發展觀更新了發展的觀念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人們往往把發展定位於經濟的發展,甚至把經濟增長等同於發展。例如,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曾長期把工農業總產值作為反映發展水平的主要標誌,並把糧食和鋼鐵等主要產品的增產指標當作發展國民經濟的奮鬥目標。這種發展觀念在特定的發展階段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對當時國民經濟的發展也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這種對發展的簡單理解,容易導致高開采、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和低效益的結果。社會係統是一個結構複雜的有機體,在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之間存在著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內在規律,倘若在發展布局上,畸輕畸重或顧此失彼,必將欲速而不達。同時,在現代社會的生產力構成中,科學技術和文化等非物質因索的價值日益突出,知識經濟的崛起已經打破了傳統經濟的成分結構,使傳統的工農業和新興的科技、文化、服務業產品在社會總產值中的比重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在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領域,製度創新、體製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和理論創新,已經成為引領和推動整個社會飛速發展的強大動力。正是順應了這一時代的呼喚和實踐的要求,科學發展觀強調,發展決不是單指經濟的增長,也不限於經濟的發展,而是要在堅持經濟建設中心地位的同時,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建設生態文明當作社會主義發展進程的統一整體,加以通盤規劃,實行全麵推進,以形成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同時並舉的發展格局。科學發展觀倡導的發展新觀念,豐富了發展的內涵,開闊了發展的領域,必將引領我們不斷調整發展布局,完善發展規劃,開辟發展空間,提高發展質量,使社會主義優越性得到進一步彰顯

(三)科學發展觀完善了發展的思路

科學發展觀以謀求發展為起點,以研究發展為主題,以揭示發展規律為目的。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科學發展觀與各種非科學發展觀念的區別,並不在於要不要發展,而是在於怎樣發展。圍繞這一主題,我們黨從毛澤東同誌到鄧小平同誌再到江澤民同誌都作過深入的理論思考和總結,在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發展動力和發展布局等方麵作出過一係列理論貢獻。科學發展觀在發展思路上的鮮明特點,就是強調立足全局,注重統籌兼顧。一是強調發展布局的“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二是強調發展進程的“三個統一”。即把全麵發展、協調發展和持續發展三個方麵辯證地統一起來。為此,要正確處理現代化建設各領域、各環節的重大關係。如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正確處理經濟增長同資源支撐、環境保護的關係,正確處理堅持公有製為主體同鼓勵、引導其他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關係,正確處理運用市場機製同完善宏觀調控的關係,正確處理速度、規模與質量、效益的關係,正確處理國家、地方、企業和個人之間的關係,正確處理勞動、資本和技術的關係,正確處理生產、積累和消費的關係,正確處理人口的數量增長、質量提升和就業壓力的關係,正確處理當代發展和後代發展的關係,等等。三是強調發展模式、發展機製的優化和創新。要調整產業結構,轉換增長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同時,要抓住發展機遇,強化發展意識,更新發展理念,營造發展環境,創新發展機製,增強發展動力,拓寬發展空間,加快發展速度,提高發展質量,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總之,科學發展觀在發展思路上,更加注重宏觀布局,更加注重內在協調,更加注重良性互動,更加注重機製創新,更加注重質量效益。因此,也更加有利於實現全麵發展和永續發展。

(四)科學發展觀提升了發展的境界

發展問題雖然是人類社會曆史進程中始終麵臨的一個永恒課題,但每個時代的發展進程特別是發展成果的分配最終都涉及不同階級和社會階層的利益關係。因此,不同階級、不同政黨在回答為什麼發展這個根本問題上,都會從維護各自的利益出發,作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回答。從本質上說,西方社會的發展進程就是資本追逐利潤的過程,發展目的從根本上說是為了鞏固西方大國主宰世界、控製全球的地位。雖然也有西方學者提出“以人為中心”的概念,強調尊重人的權利和地位,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在資本主義製度下,不管他們有什麼樣的發展理念,都不可能改變資本主導的利益格局,其發展的成果不可能造福於全體人民,隻能成為資產階級及其利益集團獲取更多剩餘價值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