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學發展觀與領導觀念創新(3 / 3)

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同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近現代西方的人本主義理論有著本質的區別。中國古代民本思想,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民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但人民僅僅是統治者維持統治的砝碼或工具;近現代的人本主義或人道主義學說,強調人是目的固然是對的,但由於從根本上否定人同時也是重要的資源和力量,人作為目的就變成了無法實現的空想。中國共產黨人所倡導的以人為本,以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理論為基礎,不僅克服了中國古代民本思想、近現代西方人本主義的曆史局限,而且是為了追求人的徹底解放與自由而全麵發展的崇高目標在現階段的具體體現。

(三)重要的工作原則

落實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就是要在實際工作中貫徹以人為本的重要原則,把以人為本體現在實際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思路和工作方法之中,體現在實際的工作成效上。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人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就是要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工作都要從滿足人民群眾的全麵需求,促進和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出發,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多做順民心、謀民利、得民心的事,真正做到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幫助人。對於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從人的需求與發展出發,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澤東同誌說過,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江澤民同誌也曾指出,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胡錦濤同誌強調我們黨80多年的一切奮鬥,無論是戰爭年代浴血奮戰推翻“三座大山”,無論是建立社會主義製度、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還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2.做好人的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證

實踐證明,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先做好人的工作。無論是什麼工作,最終都要靠人來完成的,而且要依靠大多數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沒有人,沒有大多數人的努力,再簡單的工作、再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案,也不可能做好。做好人的工作,首先要相信人,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其次要團結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後還要依靠人,善於集中群眾的智能,凝聚群眾的力量,努力為人們才能的發揮提供廣闊的空間,創造必要的條什。

3.做好人的工作,關鍵是要樹立正確的群眾觀

馬克思主義認為,占人口絕人多數的人民群眾,是曆史的真正主人,是文明和財富的真正創造者。胡錦濤同誌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對於共產黨人來說,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以人民群眾為本,堅持群眾觀點、群眾路線,堅持密切聯係群眾的工作方法。從根本上說,就是處處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心裏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正確的群眾觀,包括在認識上相信群眾、尊重群眾、理解群眾、關心群眾;在工作中聯係群眾、團結群眾、引導群眾、依靠群眾,真正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願,集中群眾智能,代表群眾利益,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群眾的力量與才能,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準則。

4.人是檢驗各項工作成敗的根本標準

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各項工作,是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說,最終目標就是要解放人、發展人。是否有利於人們需要的滿足和自身的發展,是否有利於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否有利於維護人們的利益,是衡量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成敗得失的根本標準。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成敗得失如何,從根本上說隻有一個判斷標準,這就是看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不斷提高,看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維護,看是否促進了人的全麵發展。說到底,就是看是否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和擁護。正如毛澤東同誌所說,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

5.人不僅是檢驗各項工作的根本標準,也是衡量各級領導幹部政績的根本標準

以人為本,是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和工作要求,也是各級領導幹部的行為準則。幹部考核,關鍵是政績。對於領導幹部來說,政績不是以犧牲人的生存質量為代價,片麵追求經濟增長的速度,而是以提高人的素質、改善人的發展環境為主要指標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講政績,就是要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好事實事,就是促進人的全麵發展。衡量政績大小的根本標準,就是看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維護、實現和發展。在這裏,生產力的標準、社會進步的標準、實踐的標準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標準是一致的,最終要落實到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這個標準上。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熱衷於“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不符合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這樣所謂的“政績”或“業績”必然要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