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學發展觀與領導觀念創新(2 / 3)

二、正確理解以人為本,是實現領導觀念創新的前提

正確理解什麼是以人為本、怎樣堅持以人為本,這是領導者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所要深入思考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胡錦濤同誌談到以人為本的內涵和要求時,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理解和堅持以人為本,就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這個認識上來,堅定不移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完成新世紀新階段我們肩負的曆史任務。

(一)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指導方針

堅持以人為本,是深化經濟體製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需要。經濟體製改革與完善的根本目的,是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人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實現人力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最佳配置。如果說,以往經濟體製的改革更強調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那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完善則突出以人為本的原則。與實現從溫飽到總體小康的飛躍相比,實現從總體小康到全麵小康的飛躍更注重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指明了深化經濟體製改革、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製的方向。

堅持以人為本,是破解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難題的鑰匙。發展是時代的主題,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科學發展是“更硬”的道理,是解決人們所麵臨的一切難題的前提和基礎。在新世紀新階段,僅僅解決要不要發展的問題是不夠的,還必須解決如何發展以及為什麼發展的問題。因此,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尤為重要。傳統的發展觀在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在發展觀念和發展思路上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即把發展等同於經濟特別是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人的發展嚴重失調;發展以大量耗費資源和汙染環境為特征和代價,直接損害了發展的可持續性,導致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環境急劇惡化。黨中央在汲取人類關於發展的有益成果的基礎上,著眼於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觀念、開拓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從新世紀新階段的實際出發,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明確了中國要發展、為什麼發展和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這個發展觀包括三個基本點: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促進和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麵發展,這是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涵;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在發展觀上堅持以人為本,是黨的宗旨的具體體現,是克服發展瓶頸、破解發展難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執政興國的新理念

執政理念,是指導執政治國活動的基本觀念。執政理念是執政理想、執政準則、執政思路的集中體現。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蘊涵著以下幾個基本判斷:

1.人是目的

即人是人的活動及社會發展的終極目的和歸宿。這裏強調的是人的活動與社會發展“為了誰”的問題。人的活動與動物本能活動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人的活動具有自覺的目的。而促使人們從事各種活動的根本動因,就是人們的需要。人的任何活動,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的各種需求,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為了人的生存與發展,為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的目的,也是執政興國的目的。

2.人是關鍵

與技術、自然資源、資本等物的因素相比,人的因素最活躍、最重要、最根本,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是最寶貴的資源,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綜觀人類文明史,影響社會進步和曆史發展的因素很多,但真正起著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人。經濟社會越發展,人的因素就越重要。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保證,也是根本的治國興邦之道。

3.人是主體

人的地位和價值是不可比擬的。相對於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人作為萬物之靈,永遠處在中心和優先的位置。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相互關係和相互作用中,人總是扮演主體的角色。強調人是主體,樹立人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不僅對於發揮人的能動作用、促進社會進步非常重要,而且是實現人的解放的基本內容之一。從根本上說,任何真正的發展與解放,都是使人們從各種束縛中擺脫出來,確立人作為曆史主體的地位,培養人的主體意識,弘揚人的主體性。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最終都是要使人民成為社會和曆史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