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誌明確指出: “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首先就要樹立 科學的發展觀, 不堅持科學的發展觀, 就不可能落實正確的政績 觀。 反過來講, 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也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不 堅持正確的政績觀, 也不可能落實科學的發展觀。” 這說明,科學 的發展觀同正確的政績觀是相輔相成的。樹立正確的政績現, 離不 開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科學的發展觀支配和引導著正確的政績觀, 正確的政績觀體現和保證著科學的發展觀。 在發展觀上出現盲區, 往往會在政績觀上陷入誤區;缺乏正確的政績觀,往往會在實踐中偏離科學的發展觀。從根本上說, 發展觀是否科學是政績現是否正 確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新形勢下, 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政績, 是堅 持以人為本, 全麵、 協調、 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政績。 適應全麵發 展的要求, 就是領導幹部在創造政績時既要大力搞好經濟建設, 又 要積極促進社會進步;既要推動城市變化, 又要關心農村發展;既要加強硬環境建設, 又要改善軟環境建設;既要加快經濟增長步伐, 又要讓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既要抓好經濟社會的發展, 又要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適應協調發展的要求, 就是領導幹部在創造政績時要注重集約式、 內涵式發展, 正確處理經濟增長的數量和質量、 速度和結構、質量和效益的關係,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協調好改革和發展中的各種利益關係,促進發展的良性循環。 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就是領導幹部在創造政績時要做到立足當前, 著眼長遠, 統籌兼顧。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 充分考慮環境、資源和生態的承受能力,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社會的永續發展。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樹立起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正確的政績現, 這樣創造的政績,才是黨和人民需要的政績, 才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需要的政績。
二、 堅持一國兩製,推進祖國統-
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麵臨的 嶄新課題,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黨肩負的神聖使 命。 要堅持 “一國兩製”、“港人治港” 、“澳人治澳” 、高度自治的 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 支持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提高管治水平。 在愛國愛港、 愛國愛澳旗幟下, 廣泛團結香港、澳門各界人士, 不斷開創 “-國兩製” 事業的新局麵。 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幹渺香港、澳門事務。 貫徹 “和平統一、 一 國兩製” 的基本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 程的八項主張,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 切實 做好台灣人民工作, 努力維護台海地區和平穩定,推進祖國統一大 業。 以最大的誠意、 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 堅決反對 和遏製 “ 台拙” 分裂勢力,堅決反對和阻止外國幹涉勢力插手兩岸 事務,堅決粉碎一切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的圖謀, 堅定不移地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中央政府堅定不移地實行“一國兩製”、“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回歸後的香港和澳門,保持了繁榮、 穩定和發展。 兩地原有的資本主義製度和生活方式繼續保持不變, 居民事有充分的自由和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 法製健全,社會治安良好。 香港克服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和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不利影響,仍然保持著自由港的特色和國際貿易、金融、航運中心的地位, 繼續被公認為亞洲乃至全球最具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的地區。澳門很快走出了回歸前經濟連續幾年負增長的困境, 經濟增長率逐年提高,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事實證明,“一國兩製”方針是正確的, 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完全可以相信,有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的支持, 在港澳各界人士的 共同努力下,香港和澳門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貫徹 “和平統一、 一國兩製 ”方針的基本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根據台灣局勢、兩岸關係和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1995年1月30日, 江澤民同誌發表題為《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重要講話, 進一步闡述了鄧小平關於 “和平統一、一國兩製”思想的精髓, 提出了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 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1)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2)對於台灣同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文化關係,我們不持異議,但反對台灣以搞 “兩個中國 ”、“一中一台” 為目的的所謂 “擴大國際生存空間” 的活動。 (3)進行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談判, 是我們的一貫主張。在談判過程中, 可以吸收兩岸各黨派、 團體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 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都可以談, 包括台 灣當局關心的各種問題。(4)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 人。 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決不是針對台灣同胞, 而是針對外 國勢力幹涉中國統一和搞 “台灣獨立” 的圖謀的。(S)麵向21世紀世界經濟的發展, 要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 以利於兩岸 經濟共同繁榮, 造福整個中華民族。(6)中華民族兒女共同創造的 五千年燦爛文化, 始終是維係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 也是實現和 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 秀傳統。 (7) 2100萬台灣同胞, 不論是台灣省籍還是其他省籍, 都是中國人, 都是骨肉同胞、 手足兄弟。 要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作主的願望,保護台灣同胞一切正當權益。(8)雙方領導人可以以適當的身份互訪。中國人的事我們自己辦,不需要借助任何國際力量。 八項主張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台政策 的連續性、 一貫性, 又在新形勢下對鄧小平 “和平統一、 一國兩製”構想作了具體化和重大發展, 是新時期發展兩岸關係、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綱領。台灣的前途係於祖國統一,分裂是絕對沒有出路的。 黨的十六大指出, 維護祖國統一事關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人民將義無反顧地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絕不允許任何人 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 通過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努力, 祖國的完全統一和民族的全麵振興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三、 推進軍事變革, 維護世界和平
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建設一支現代化、正規化 的革命軍隊, 確保國防安全, 是黨執政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要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 保障有力的總要 求, 緊緊圍繞打得贏、 不變質兩個曆史性課題, 加強軍隊全麵建 設。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永藻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色和作風。 堅持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 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和軍事鬥爭準備, 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 色的精兵之路, 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 提高信息化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 堅持從嚴治軍、依法治軍, 加強 軍事法製建設, 提高軍隊正規化水平。 探索新的曆史條件下治軍的 特點和規律, 推進軍隊各項建設創新發展。 加強武裝警察部隊全麵 建設, 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 加快國防科技工業發展。 加強國防 動員工作, 堅持軍民結合、平戰結合, 增強全黨全民的國防意識, 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