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按照 “三步走” 發展戰略, 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 化, 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所規定的根本 任務。 鄧小平同誌指出: “四個現代化, 其中就有一個國防現代化。 如果不搞國防現代化, 那豈不是隻有三個現代化了?” 在鄧小平同 誌領導下, 我軍逐步走上了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的發展軌道。 上世 紀90年代以來, 以信息化為核心的世界新軍事變革加速發展。江澤民同誌全麵分析國際戰略形勢和我國安全環境, 著眼應對世界新 軍事變革挑戰, 果斷作出以 “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 為目標的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重大戰略決策。 這一戰略構想,要求我軍緊緊抓住戰爭形態轉變的重要契機,把建設的著力點放在尊重科學規律、依靠科技進步和充分利用科技資源上, 椎動我 軍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的整體轉型,使軍隊現代化建設跟上世界軍事發展的潮流。
其次,堅定不移地把信息化作為我軍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方向。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 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 生活方式, 也有 力地促進了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 海灣戰爭以來的幾場局部戰爭 表明, 戰爭的形態正在由機械化戰爭轉變為信息化戰爭,信息化已經成為軍隊現代化的本質規定性和軍隊戰鬥力的關鍵因素,整個工業時代軍隊的武器裝備、 組織體製、 軍事理論、 軍事訓練以及後勤保障方式, 都將按照信息化的要求進行徹底改造。 目前,我軍機械 化建設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設剛剛起步。 在這種後發狀態下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既不能按部就班, 也不能盲目追趕, 而應當堅持 信息化的發展方向,按照以機械化為基礎, 以信息化為主導, 以信 息化帶動機械化, 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的發展思路, 實現由機械化 半機械化向信息化的曆史性跨越。 要積極樹立與信息化相適應的思 想觀念, 充分利用世界信息技術快速發展、 我國信息化建設加快步 伐的有利條件, 大力推進軍事創新,使我軍現代化建設逐步走上與 發達國家同步發展的軌道。
再次,堅定不移地把科技強軍作為我軍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實施科技強軍戰略, 是加強我軍質量建設的關鍵所在, 也是推進中 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根本舉措。 那小平同誌在領導新時期國防和軍隊 建設的實踐中, 高度重視高新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所帶來的軍事變 革及其在戰略指導上的實踐意義, 把提高軍隊建設科技含量確立為 重要的指導思想和方針。 他認為, 沒有現代科學技術, 就不可能建 設現代農業、 現代工業、 現代國防;科學技術不提高, “我們國家 的安全就沒有可靠的保障飛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 必 將為軍事變革提供新的物質技術基礎,進一步改變現有軍事體係和戰爭形態。要跟上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步伐,最根本的是把科技強軍戰略貫徹到軍隊建設的各個領域和各項工作中去,依靠科技進步加快軍隊現代化建設。一是大力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著力解決人才專業化問題,不斷提高建設信息化軍隊、駕馭信息化戰爭的能 力。二是努力建成具有我軍特色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係,注重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整合現有機械化武器裝備,有重點地搞好信息化武器 裝備建設,努力提高我軍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水平。三是不斷優化結構,著力解決領導、指揮、管理、保障體製和部隊編組結構中存在 的矛盾和問題,建立和完善符合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律、具有我軍特 色的組織編製體係和領導指揮體製。
複次,堅定不移地把綜合集成作為我軍現代化建設的基本途
徑。所謂綜合集成,就是利用信息技術的聯通性和融合性,把軍隊 各個分係統整合成一個宏觀奮序、整體最優的大係統,形成遠遠大 於各係統簡單相加的整體功能。早在1978年,鄧小平同誌就對美軍把計算機裝備到團以下部隊的情況極為關注,富於遠見地提出要 逐步實現我軍指揮係統現代化的問題。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應自覺運用綜合集成的科學方法,既重視作戰平台的性能和數量,更 重視各種作戰平台和作戰要素的一體化,切實把工作重心放到係統 建設上。要搞好統籌規劃,注重從社會大係統的高度來把握軍隊係統建設,從軍隊大係統的高度來籌劃本係統建設,真正把作戰力 量、指揮手段、信息係統和綜合保障等方麵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單項軍事建設與作戰體係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防止和克服各自為戰、重複建設的現 象,確保各項工作和建設的協調發展,建立起我軍一體化的作戰力 量和指揮體係。
最後,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應堅持從國情軍情出發,實現 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全麵發展。胡錦濤在紀念毛澤東同 誌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越是對外開放,越是國際競爭激烈, 越是要堅持獨立自主、 自力更生, 越是要把推進事業發展的基點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上。”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國同其他大國在 自然資摞、 經濟資源和地緣戰略等方麵存在激烈競爭,在政治製度 和文化價值觀上與西方國家有著巨大差異。 實現和平發展, 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方向。 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要 堅持一切從國情軍情出發。 不能關起門來搞建設搞改革, 應當認真借鑒外軍現代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但必須緊密結合我軍建設的實 際,絕不能照搬照套。 要堅持以邪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為指導, 立足國情軍情,弘揚創新精神, 自覺琅苦奮鬥, 在國家 和平發展的偉大進程中不斷把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引向深入。 堅持黨 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 我們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 導核心,中國和平發展隻有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才能實現。作為黨親自締造和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我軍的建設與發展,始終與黨的 曆史任務和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鄧小平同誌指出:“我們這個軍隊 是黨指揮槍, 不是槍指揮黨。”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無論形勢如何發展變化,無論任務多麼繁重緊迫,都必須把思想政治建設擺 在軍隊各項建設的首位,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永遠不變的軍魂。 要深入學習貫徹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不懈 地用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武裝頭腦,堅定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不折不扣地落實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和根本製度,為推進軍事變革提供堅強的思想基礎和製度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