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王樂義:農村黨員幹部的好榜樣(2 / 3)

有了人才,我們的國家才能真正富強起來。”王樂義斬釘截鐵地表示: “總書記能來我們村,是我們的光榮!總書記囑咐我兩件事,我一定辦好!”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令王樂義深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怎麼完成好總書記的囑托:把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傳授給更多的農民,把學校辦好,把教育抓好。王樂義鉚足了勁,要在中國農民的致富路上“繼續革命”。

2.向王樂義學習的現實意義

當前,全國上下特別是廣大農村正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展向王樂義同誌學習的活動,對於振奮精神、凝聚力量,保持農村黨員先進性,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新時期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農村黨員幹部,要認。真學習王樂義同誌的崇高精神和先進事跡,不斷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不斷提高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能力,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領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第一,學習王樂義是農村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現實需要。

在新的形勢下,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農村大部分黨員都能自覺地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頭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敢想、敢幹,積極學習各項知識,努力提高個人素質;認真履行黨員的義務,全心全意地為農民群眾服務,能發揮先鋒模範的表率作用,帶領村民共同富裕。但是,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隨著時代的變遷、形勢的變化,農村黨員隊伍中還存在著不少影響黨員先進性的問題和因素。

一是部分黨員政治素質不高,宗旨意識薄弱,黨性觀念淡薄。

二是有的農村黨員理想信念動搖,思想道德滑坡。個別農村黨員在腦子裏完全淡忘了黨員意識,黨員責任感、使命感衰退,忘記了自己肩負的曆史使命,喪失了以強村富民為己任的責任感,隻要組織照顧,不願履行黨員義務,行動上的先進性日益減退,甚至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定等方麵起反作用,造成壞的影響。

三是有的農村黨員組織紀律觀念淡薄。個別黨員不願參加黨的組織生活,甚至參加組織活動時講價錢,不繳納黨費,不做黨組織所分配的工作,對集體和社會公益事業漠不關心。

四是相當一部分農村黨員幹部缺乏駕馭市場的能力和缺乏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對發展農村經濟,一些農村黨員幹部思想保守,觀念陳舊,辦法不多,能力不夠。有些黨員政策水平不高,不能夠深刻理解、全麵把握、認真落實黨中央的各項農村政策。有的甚至在實際工作中有意違背、“截留”,甚至歪曲黨的政策。

五是一些農村黨員幹部不能根據時代發展要求,積極探索做好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徑,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地位。要麼對農村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視,僅僅停留在會議上、標語中和口號裏,不認真落到實處,忽視對農民群眾尤其是農村青年教育和引導;要麼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陳舊,不能夠密切聯係群眾,不能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使思想政治工作處於棚架狀態,表麵化、形式化,致使農村出現了許多是非不分、榮辱不分的壞現象。

六是有的農村黨員參政意識不強、社會責任感減弱。有的黨員幹部獨斷專行,家長作風嚴重,遇事不同群眾商量,脫離群眾。有些黨員幹部在工作上,態度蠻橫,作風粗暴,方法簡單。個別黨員幹部在工作中搞“一言堂”,在班子裏排斥異己,任人唯親,聽不進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打擊報複和自己意見不同的黨員。對待群眾缺乏熱情,工作不細致,慣於對群眾發號施令,想問題、辦事情不是從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傾聽群眾的呼聲,為群眾排憂解難,而是脫離群眾,對群眾的實際困難采取回避的態度,不過問,不關心,遇到矛盾繞著走,甚至對於群眾找上門來要求解決的問題,以種種理由給予搪塞,一拖再拖。

上述這些,都是不符合黨員先進性要求,是必須要重點解決的現實問題。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農村黨員幹部要對照王樂義同誌的先進事跡,好好檢查並解決這些方麵的問題。

王樂義的先進事跡是新時期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體現,也是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農村黨員幹部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的生動教材。針對農村共產黨員在先進性方麵所存在的問題與差距,認真開展向王樂義同誌學習的活動,按照高認識、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學習王樂義,爭當王樂義,必然會對農村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第二,學習王樂義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實需要。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曆史任務。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們廣大農村黨員幹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生力軍,首先必須要明白,什麼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新農村“新”在哪裏?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描述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生產發展’,是建設新農村的物質條件; “生活寬裕”是建設新農村的具體落實;“鄉風文明”是建設新農村的思想基礎;“村容整潔”是建設新農村的環境氛圍; “管理民主”是建設新農村的體製保障。可以說,這是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基本內涵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們建設新農村的具體目標和要求。廣大農村黨員幹部落實這些要求,最根本的任務就是加快發展農村經濟,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在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村黨員幹部隊伍,特別是要有一個好的帶頭人。王樂義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是帶領農民群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領導核心。農村黨員是貫徹執行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中堅力量,是黨和政府聯係群眾的橋梁紐帶、服務群眾的骨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生力軍。這是因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最終都要靠農村基層黨組織去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