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學習王樂義“嚴於律己 清正廉潔”的優秀品格(1 / 3)

王春榮說:“你不給找,我自己去找。”王樂義說:“這樣的事,你要敢找他,我就不認你這個妹妹。”事後,三弟王樂泉知道後,給王樂義打電話:“二哥,你這一關替我攔得好,小妹沒找我,就是找了我也不可能給她辦。”後來,王春榮感歎:“現在理解了,覺著二哥覺悟高,黨性強,講原則;不理解時,覺得他太死板,沒人情。其實,二哥我最了解,他把他全部的愛,都獻給了老百姓,是大情大愛。”後來,王春榮的女兒去了專科學校,一年後又考上了本科。

從上述兩個故事中,也許有人會感覺到王樂義好像有點不近人情。可是在三元朱村群眾的眼裏,他是最講究感情的。他不但對自己的母親好,對全村的老人都要盡到孝心。而且,他選拔村幹部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要善待親情,對老人要有孝心?王樂義的過人之處正是他講究親情而又超越親情的可貴品質。這也是我們應該向他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麵。

村裏人都說王樂義是個少見的大孝子。他母親晚年就願意跟他住在一起。到王樂義家串門的鄉親們,時常見到他娘倆親熱拉呱,樂義總是笑吟吟的,說的話,總能讓老母親開心。可王樂義知道,哪個兒女母親都想。於是,他把兄弟姊妹的電話號碼寫得像核桃一樣大小,放在老人的床頭,老人想與哪個孩子說話,自己靠在床上就可以打電話。有時,王樂義也勸母親到其他兄弟姊妹家走一走。他說:“不是俺管不起你,你不到他們家裏走走,影響俺兄弟姊妹的感情哩!”甭管母親在誰家,王樂義都會三天兩頭打電話問候,特別是老母親過生日,再忙再累,他也要趕過去。1996年,老人在女兒家過生日。算計著天數樂義該過來了,打電話一問,他正在聊城巡回講課呢!當時還有兩個縣沒去,考慮再三,樂義對人家說:“明天是我老母親生日,今天我務必得趕回去,剩下的兩個縣,我一定找時間回來補上。”就這樣,他當天晚上七點多趕回壽光,買了生日禮物,叫上老伴匆匆去了母親那裏。給母親過完生日後,他又踏上了講課的路途。

1998年,王樂義的母親病重。白天,由王樂義的老伴陪伴著老人;晚上,忙了一天的王樂義就寸步不離地守在母親床前,一夜不敢合眼,直到老人去世。老伴心疼他,半夜裏爬起來換他,他說:“你能替換我幹活,替不了我盡孝啊…”母親去世時82歲,也算長壽了,但他至今談起,總對母親有一種深深的歉意。

對村裏的老人,王樂義也一樣照顧。逢年過節,他都會自己拿錢給他們買些禮物,做身新衣裳,再到家裏陪他們說說話,或者組織他們出門旅遊。他挑選村幹部的一個首要條件,就是要孝敬。他說,一個人要是連自己的父母都待不好,絕對不會對村裏的鄉親們好,絕對不能讓他當幹部。王樂義在村裏輩分低,走在街上無論見了小夥子還是小媳婦,他都“小叔”、“嬸子”地叫著,倒把年輕人叫個大紅臉。村裏老老少少都叫他“二哥”,因為他在家排行老二。

王春榮說:“你不給找,我自己去找。”王樂義說:“這樣的事,你要敢找他,我就不認你這個妹妹。”事後,三弟王樂泉知道後,給王樂義打電話:“二哥,你這一關替我攔得好,小妹沒找我,就是找了我也不可能給她辦。”後來,王春榮感歎:“現在理解了,覺著二哥覺悟高,黨性強,講原則;不理解時,覺得他太死板,沒人情。其實,二哥我最了解,他把他全部的愛,都獻給了老百姓,是大情大愛。”後來,王春榮的女兒去了專科學校,一年後又考上了本科。

從上述兩個故事中,也許有人會感覺到王樂義好像有點不近人情。可是在三元朱村群眾的眼裏,他是最講究感情的。他不但對自己的母親好,對全村的老人都要盡到孝心。而且,他選拔村幹部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要善待親情,對老人要有孝心?王樂義的過人之處正是他講究親情而又超越親情的可貴品質。這也是我們應該向他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麵。

村裏人都說王樂義是個少見的大孝子。他母親晚年就願意跟他住在一起。到王樂義家串門的鄉親們,時常見到他娘倆親熱拉呱,樂義總是笑吟吟的,說的話,總能讓老母親開心。可王樂義知道,哪個兒女母親都想。於是,他把兄弟姊妹的電話號碼寫得像核桃一樣大小,放在老人的床頭,老人想與哪個孩子說話,自己靠在床上就可以打電話。有時,王樂義也勸母親到其他兄弟姊妹家走一走。他說:“不是俺管不起你,你不到他們家裏走走,影響俺兄弟姊妹的感情哩!”甭管母親在誰家,王樂義都會三天兩頭打電話問候,特別是老母親過生日,再忙再累,他也要趕過去。1996年,老人在女兒家過生日。算計著天數樂義該過來了,打電話一問,他正在聊城巡回講課呢!當時還有兩個縣沒去,考慮再三,樂義對人家說:“明天是我老母親生日,今天我務必得趕回去,剩下的兩個縣,我一定找時間回來補上。”就這樣,他當天晚上七點多趕回壽光,買了生日禮物,叫上老伴匆匆去了母親那裏。給母親過完生日後,他又踏上了講課的路途。

1998年,王樂義的母親病重。白天,由王樂義的老伴陪伴著老人;晚上,忙了一天的王樂義就寸步不離地守在母親床前,一夜不敢合眼,直到老人去世。老伴心疼他,半夜裏爬起來換他,他說:“你能替換我幹活,替不了我盡孝啊…”母親去世時82歲,也算長壽了,但他至今談起,總對母親有一種深深的歉意。

對村裏的老人,王樂義也一樣照顧。逢年過節,他都會自己拿錢給他們買些禮物,做身新衣裳,再到家裏陪他們說說話,或者組織他們出門旅遊。他挑選村幹部的一個首要條件,就是要孝敬。他說,一個人要是連自己的父母都待不好,絕對不會對村裏的鄉親們好,絕對不能讓他當幹部。王樂義在村裏輩分低,走在街上無論見了小夥子還是小媳婦,他都“小叔”、“嬸子”地叫著,倒把年輕人叫個大紅臉。村裏老老少少都叫他“二哥”,因為他在家排行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