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1 / 3)

第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完成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曆史任務的必然要求。在本世紀頭20年,全麵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黨和人民群眾的共同理想。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並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共產黨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共同為完成黨的執政目標和執政任務而奮鬥的現實要求。

現在,我國的改革與發展處於關鍵時期,改革在廣度上已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所有領域,在深度上已觸及人們具體的經濟利益。發展方麵已由單純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綠色GDP,環保GDP,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統籌協調發展。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人均GDP進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時候,該國家則進入了矛盾凸顯期,由於各種經濟社會矛盾加劇,處理得好,能夠順利發展,經濟發展能夠很快上一個新台階;處理不好,經濟將停滯不前或倒退回來。近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家有兩類例子:一類是新加坡、韓國,GDP人均達到1000美元之後,經濟迅速上升,很快奔向人均4000美元、8000美元;另一類是拉丁美洲國家,長期徘徊於人均一兩千美元的水平上,很難突破。之所以人均1000美元是個關鍵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麵原因:其一,達到這個水平後,工資、土地成本增高;其二,人民在文化、教育、衛生、環境等方麵的要求提高;其三,貧富差別明顯,就業壓力增大;其四,對政府職能的要求提高了。目前我們已進入人均GDP1000美元階段。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經濟社會問題,鞏固改革開放的成果,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應積極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重構社會結構,完善社會組織,調整社會關係,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各階層、各群體、各組織的創造活力,化解各類矛盾和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同時,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社會利益關係更為複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果政策把握得當,就能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順利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反之,就會出現經濟社會發展脫節,導致社會差距擴大,社會矛盾加劇,經濟社會發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現社會動蕩和倒退。為了創造經濟社會全麵發展的有利環境和條件,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完成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曆史任務的必然要求。在本世紀頭20年,全麵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黨和人民群眾的共同理想。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並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共產黨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共同為完成黨的執政目標和執政任務而奮鬥的現實要求。

現在,我國的改革與發展處於關鍵時期,改革在廣度上已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所有領域,在深度上已觸及人們具體的經濟利益。發展方麵已由單純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綠色GDP,環保GDP,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統籌協調發展。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人均GDP進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時候,該國家則進入了矛盾凸顯期,由於各種經濟社會矛盾加劇,處理得好,能夠順利發展,經濟發展能夠很快上一個新台階;處理不好,經濟將停滯不前或倒退回來。近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家有兩類例子:一類是新加坡、韓國,GDP人均達到1000美元之後,經濟迅速上升,很快奔向人均4000美元、8000美元;另一類是拉丁美洲國家,長期徘徊於人均一兩千美元的水平上,很難突破。之所以人均1000美元是個關鍵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麵原因:其一,達到這個水平後,工資、土地成本增高;其二,人民在文化、教育、衛生、環境等方麵的要求提高;其三,貧富差別明顯,就業壓力增大;其四,對政府職能的要求提高了。目前我們已進入人均GDP1000美元階段。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經濟社會問題,鞏固改革開放的成果,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應積極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重構社會結構,完善社會組織,調整社會關係,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各階層、各群體、各組織的創造活力,化解各類矛盾和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同時,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社會利益關係更為複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果政策把握得當,就能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順利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反之,就會出現經濟社會發展脫節,導致社會差距擴大,社會矛盾加劇,經濟社會發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現社會動蕩和倒退。為了創造經濟社會全麵發展的有利環境和條件,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的客觀要求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的偉大實踐,歸根到底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讓全國各族人民都能安居樂業,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所決定的,它既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未來”利益。它完全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共產黨要保持先進性,鞏固自身的執政地位,提高執政能力,就必須努力實現人民群眾期盼社會穩定、和諧的願望。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社會主義才能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