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發展必須是協調的
第一,協調發展是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科學發展觀強調係統的觀點,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環境看成是由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因素組成的複合係統,它們之間既相互聯係,又相互製約,為正確認識發展問題提供了整體框架。協調發展是從橫向關係把握發展觀問題,追求人與自然關係、人與人關係的優化,強調社會各個領域,如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的和諧統一。衡量一個社會發展還是不發展,不應僅僅根據某種單一的經濟指標,而應根據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環境的一係列綜合指標,依據各個子係統之間的協調程度。
協調發展就是要克服單純以經濟收入或經濟增長衡量發展水平的觀點,做到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經濟與政治文化、社會與自然協調發展。2003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到202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達到3000美元。根據世界發展進程的規律,在人均GDP處於1000~ 3000美元的發展階段,意味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關鍵階段,也往往對應著社會矛盾最為嚴重的時期。用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牛文元常說的話來概括,是“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會倫理需要調整重建”的關鍵時期。因為,在這個階段,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產業之間以及占有資源不同的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還會拉大,而隨著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種利益關係日益複雜,如果處理不當,就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拉丁美洲和東南亞一些國家都在這一階段出現了經濟停滯甚至社會動蕩。在這個階段,社會消費升級日益多樣化,與此同時,人們對社會政治生活的參與要求日益提高,而新的製度體係的完善和定型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新舊體製、機製的銜接又不及時、不到位,就有可能產生社會無序、行為失範等問題。科學發展觀之所以要強調協調發展,是因為在實際中已經出現了這些不協調的狀況,且這種狀況已經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第二,統籌兼顧是和諧發展的戰略選擇。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統籌推進各項改革,努力實現宏觀經濟改革和微觀經濟改革相協調,經濟領域改革和社會領域改革相協調,城市改革和農村改革相協調,經濟體製改革和政治體製改革相協調。這是黨中央審時度勢,為促進協調發展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時代內涵。我們必須按照協調發展的方針,盡快扭轉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經濟與社會之間等方麵發展差距過大的狀況,形成社會生活各方麵和諧發展的新局麵。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最重要的是在領導和管理經濟和社會發展事務時,在製定發展戰略、實行發展政策、采取發展措施時,做到總攬全局,全麵規劃,兼顧各方,協調發展。簡言之,就是要“統籌兼顧”。而在新世紀,我們要統籌兼顧的主要是五個方麵,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也就是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五個統籌”。“五個統籌”是科學發展觀的實踐路徑,是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多年來的實踐經驗、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而提出來的,也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們新世紀新階段確定改革開放目標的出發點和歸宿。也就是說,新時期的發展要做到以人為本,實現全麵、協調、可持續,就必須做到“五個統籌”。
(二)發展必須是協調的
第一,協調發展是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科學發展觀強調係統的觀點,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環境看成是由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因素組成的複合係統,它們之間既相互聯係,又相互製約,為正確認識發展問題提供了整體框架。協調發展是從橫向關係把握發展觀問題,追求人與自然關係、人與人關係的優化,強調社會各個領域,如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的和諧統一。衡量一個社會發展還是不發展,不應僅僅根據某種單一的經濟指標,而應根據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環境的一係列綜合指標,依據各個子係統之間的協調程度。
協調發展就是要克服單純以經濟收入或經濟增長衡量發展水平的觀點,做到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經濟與政治文化、社會與自然協調發展。2003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到202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達到3000美元。根據世界發展進程的規律,在人均GDP處於1000~ 3000美元的發展階段,意味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關鍵階段,也往往對應著社會矛盾最為嚴重的時期。用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牛文元常說的話來概括,是“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會倫理需要調整重建”的關鍵時期。因為,在這個階段,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產業之間以及占有資源不同的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還會拉大,而隨著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種利益關係日益複雜,如果處理不當,就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拉丁美洲和東南亞一些國家都在這一階段出現了經濟停滯甚至社會動蕩。在這個階段,社會消費升級日益多樣化,與此同時,人們對社會政治生活的參與要求日益提高,而新的製度體係的完善和定型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新舊體製、機製的銜接又不及時、不到位,就有可能產生社會無序、行為失範等問題。科學發展觀之所以要強調協調發展,是因為在實際中已經出現了這些不協調的狀況,且這種狀況已經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第二,統籌兼顧是和諧發展的戰略選擇。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統籌推進各項改革,努力實現宏觀經濟改革和微觀經濟改革相協調,經濟領域改革和社會領域改革相協調,城市改革和農村改革相協調,經濟體製改革和政治體製改革相協調。這是黨中央審時度勢,為促進協調發展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時代內涵。我們必須按照協調發展的方針,盡快扭轉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經濟與社會之間等方麵發展差距過大的狀況,形成社會生活各方麵和諧發展的新局麵。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最重要的是在領導和管理經濟和社會發展事務時,在製定發展戰略、實行發展政策、采取發展措施時,做到總攬全局,全麵規劃,兼顧各方,協調發展。簡言之,就是要“統籌兼顧”。而在新世紀,我們要統籌兼顧的主要是五個方麵,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也就是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五個統籌”。“五個統籌”是科學發展觀的實踐路徑,是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多年來的實踐經驗、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而提出來的,也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們新世紀新階段確定改革開放目標的出發點和歸宿。也就是說,新時期的發展要做到以人為本,實現全麵、協調、可持續,就必須做到“五個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