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建設小康社會, 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擴大對外開放的一個關鍵階段。經過這個階段的建設,再繼續奮鬥幾十年, 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 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 的、 不全麵的、 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 的主要矛盾。 我國生產力和科技、教青還比較落後, 實現 工業化和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還 沒有改變, 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貧困人口還為 數不少;人口總量繼續增加, 老齡人口比重上升, 就業和 社會保障壓力增大;生態環境、 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 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們仍然麵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 麵占優勢的壓力;經濟體製和其他方麵的管理體製還不完善;民主法製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等方麵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進 行長時期的艱苦奮鬥。發展經濟,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首要任務。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敏銳地反映、把握和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以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我國在上世紀50年代,就確定了實現工業化的宏偉目標。
50多年來,我國在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總的說來,我國還處 在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工業化的任務尚未完成,但信息化 的浪潮又洶湧而來。我們是走發達國家的工業化老路,先 實現工業化、後實現信息化,還是順應時代潮流,把握當今世界科技發展和生產力發展的趨勢,把實現工業化和追趕信息化結合起來,走出有中國特色的工業化道路呢?我們黨和國家所選擇的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帶動 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 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推進 產業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為主導、基礎產業和製造 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麵發展的產業格局;要發揮科學技術 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社會全麵進步,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嶄新理念。我 們黨對於小康社會的目標和建設小康社會的認識,是一個 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提升的過程。黨的十六大不僅規定了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在經濟建設和經濟體製改革方麵的目標與任務, 同時也規定了政治建設和政治體製改革、文化建設和文化體製改革、 國防和軍隊建設以及加強和改進黨的 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 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 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總的要求,提出了要 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 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社會。 這表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文明發展的認識的巨大進步, 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認識 的巨大進步。 小康社會並不僅僅是一個經濟指標,而是包含著人民生活目標、經濟發展目標、政治發展目標和社會 發展目標等多方麵的內容。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 務, 既要堅持以經濟建設作為中心,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 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謀求人與 自然的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