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我國社會的主人,是決定我國前途和命運的根本力量,是曆史的真正創造者。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國各族人民為實現自己利益、創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業,是億萬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創造性事業。尊重人民群眾的利益,就是尊重曆史發展的規律。江澤民同誌指出:“曆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政權也好,一個政黨也好,其前途與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不能贏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就必然垮台。”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亡的根本因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8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所進行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包括黨的先進性建設在內的黨的一切
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曆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鬥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為此,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妥善處理好人民群眾各方麵的利益關係,認真考慮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麵群眾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須考慮並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關心群眾,代表群眾利益,必須十分具體地落實到群眾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問題上,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懷愛民之心,信守為民之責,善謀為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總之,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是我們黨全部奮鬥的最高目的,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是檢驗黨的先進性建設成效的具體標準。
五、人民認同標準是檢驗黨的先進性建設成效的最終標準
實踐標準、生產力標準、“三個有利於”標準和“三個代表”標準為我們評判黨的先進性建設成效提供了科學嚴密的客觀標準。但這一切都還需要進行主觀的認定和評價。那麼這個主觀的檢驗主體是誰呢?是人民,也隻有人民才是評判的主體。這是由我們黨的性質決定的,因為,我們黨所做的一切,說到底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我們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存在根基。
胡錦濤同誌2005年4月7日至10日在山東考察工作時指出,“要確保先進性教育活動成為群眾滿意工程,大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一重要指示,集中體現了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集中體現了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為深入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這同時也為我們指出了檢驗黨的先進性建設成效的最終標準。我們要深刻領會和認真落實胡錦濤同誌的指示精神,認真抓好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各項工作,切實搞好群眾滿意度測評,紮實推進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把“群眾滿意工
程”真正建設好。
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我們的一切執政活動和自身建設,從來都是著眼於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的。正因為這樣,我們按照鄧小平同誌的要求,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正因為這樣,我們黨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從主題、主線到“四句話”的目標要求,都體現了要“讓黨員受教育、使人民得利益”的精神。因此,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也是檢驗教育活動和先進性建設是否真正取得成效的試金石。強調把先進性教育活動辦成群眾滿意工程,也有助於克服那些敗
壞教育活動形象和聲譽的形式主義做法。從這個意義上說,強調把先進性教育活動辦成“群眾滿意工程”,同強調教育活動“關鍵是要取得實效”,是相輔相成的。教育活動隻有取得實效,群眾才會滿意;隻有群眾滿意,才算真正取得實效。從這個角度講,人民認同標準又與前四個客觀檢驗標準結合統一了起來。
黨所製定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是否體現了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黨自身是否形成了科學先進的黨內運行機製和工作機製;黨的各級組織是否堅強有力、切實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廣大黨員是否真正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黨的各項工作到底如何,是否真正地踐行了“三個代表”,是否真正地樹立和落實了科學發展觀,是否真正地做到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否真正地做到了求真務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項措施落實和實際成效到底如何等等,所有這一切都需要人民的評判。總之,一句話,人民認同才是檢驗黨的先進性建設成效的最終標準。
【思考題】
1.檢驗黨的先進性建設成效的標準有哪些?
2.把握實踐標準需要解決好哪些關係?
3.“三個代表”標準為什麼是檢驗黨的先進性建設成效的具體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