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黨的先進性建設提出的依據與背景(2 / 3)

在80多年的奮鬥中,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 具體實際緊密結合,敢於堅持真理,勇於修正錯誤,創造性地解決了 一係列理論和實踐問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並取得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總結了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正確地把握基本國情,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的戰略轉移,實行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提出並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問題,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麵推進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實現了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開始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裏程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基本問題,成為永藻黨的先進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行動綱領。

江澤民同誌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多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把我們黨的曆史放在中國曆史特別是近代史的長河中去考察,放在世界發展進步潮流中去認識,總結概括出了我們黨領導人民經過80多 年不懈奮鬥所取得的九大業績:我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實 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實現了中國曆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們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開創了正確道路;我們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中國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我們建立了獨 立的和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係,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我 們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全國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豐富;我們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麵,實現了國家的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團結;我們鍛造了一支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建立起鞏固的國 防;我們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 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把我們黨在帶領中國人民長期奮鬥的曆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概括為三條重要啟示: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 路;必須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 眾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必須始終自覺地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這些豐功偉績和基本經驗,從根本上說,是我們黨的先進性的結晶,是千百萬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獲得的寶貴財富,凝聚著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智慧,我們必須備加珍惜,永遠記取。

二、黨的先進性麵臨的新考驗

時代,是具有特定曆史內涵的發展階段。它對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社會領域都起著總體性的支配作用。毫無疑問,政黨的興衰成敗、生死存亡也取決於如何處理同時代的關係。一個政黨要保持先進性,最根本的是要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與時代發展的步伐相一致,真正引領時代潮流。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21世紀,我們黨的先進性正麵臨著巨大的 曆史性新考驗。

(一)深刻變化的國際形勢對黨的先進性提出的考驗

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複雜而深刻的變化。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在增 加,局部動蕩和緊張加劇,呈現出一些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的新變化、 新特點。

第一,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圍繞單極還是多極的鬥爭仍然是世界各種力量較量的主線。冷戰結束以後,蘇美兩極的世界格 局被打破,世界力量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發生新的深刻變化,世界多 極化正在曲折中發展。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這是不可逆轉的曆史趨勢。但是,天下並不太平,局部衝突和熱點問題還相當多,打擊世界性恐怖主義的問題日益突出。美國憑借經濟、科技乃至軍事上的優勢,肆意幹涉別國內政,大搞“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仍然十分激烈,社會主義和資本 主義的較量一天也沒有停止過。國際敵對勢力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加緊推行“西化”、“分化”戰略圖謀,極力 推行他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並利用所謂民族、宗教、人權等問題,不斷製造麻煩,幹涉我國內政。滲透與反滲透,顛覆與反顛覆,鬥爭更加複雜、更加尖銳。

第二,經濟全球化趨勢繼續在曲折中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正在向新的廣度和深度演進,促進了各種生產要素和資源在全球範圍的流動和配置,推動了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推動了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促進了世界生產力發展。特別是國際資本流動加快,跨國直接投資增多,國際貿易增長明顯。經濟全球化作為一個客觀過程,總體上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是有利的,特別是加人世界貿易組織後,意味著我們在國際經濟舞台上的遊戲規則將與世界趨同,我們將更多地與跨國公司對話,這對加快我國經濟發展必將產生重大而積極的影響。但是,經濟全球化也具有兩重性。發達國家掌握著製定“遊戲規則”的主導權,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雖然在結構調整、產業轉移、技術轉讓和市場開放等方麵也麵臨著許多機遇,但經濟技術實力普遍不高,市場機製普遍不成熟,很難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真正把握和用好這些機遇。加上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的角逐,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困難,更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困境,相當多的發展中國家麵臨著被進一步邊緣化的危險。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處於弱勢,如果沒有正確的對策就會落人更加不利的地位。

第三,新技術革命的挑戰進一步加劇。世界範圍內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周期縮短,新的科技成果層出不窮,以信息技術和生命科學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不僅改變了社會生產方式、工作方式,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既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壓力和挑戰。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們麵臨著兩種可能,一種是集中全黨、全國的智慧和力 量,盡快縮小同發達國家在科技上的差距,努力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推動經濟加快發展;另一種是缺乏緊迫感和危機感,差距可能進一步拉大。這不僅關係到未來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是否有競爭力,而且也關係到黨的社會影響力和執政地位,關係到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和中華民族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