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黨的先進性建設提出的依據與背景(3 / 3)

總之,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對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產生了重 大影響。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世界各國普遍看好中國,把中國的快速發展視為機遇,願意加 強同中國的交流和合作。但也有一些國外輿論借機製造新的“中國威脅論”,最新的論調是所謂“中國資源威脅論”和“中國科技威脅論”。此外,國際市場波動和主要國家政策調整對我國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和風險也在加大;有關國家與我國在資源、市場、勞務等問題上的矛盾日趨增多。因此,我國既麵臨難得的機遇,也麵臨嚴峻的挑戰和風險。

搞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我們黨。麵對深刻變化的國際形勢,如何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中不迷失方向,努力為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睦鄰友好的周邊 環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環境和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無疑對我們黨的先進性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二)國內形勢與任務對黨的先進性提出的考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施了一係列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道路,生產力水平躍上了一個大台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已經初步建立,為今後的發展打下 了良好的基礎。現在,我國生產力水平、供求關係、體製環境、對外 經濟聯係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和利益關係等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這一方麵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推動了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生活的全麵 進步,另一方麵又對我們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國已經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 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今後五到十年,是我國經濟和社會 發展的重要時期。進入新世紀,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們必須抓好的三大任務。在這三大任務中,現代化建設是核心。我國還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也是我們解決國內國際問題的最重要的條件。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鬆,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在政治上經濟上都很緊要。隻有加快發展,我們才能提高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願望,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加快發展決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也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

今後五到十年,是我國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時期。加 快經濟結構調整,推動兩個根本性轉變,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戰略舉措。經濟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不高,是製約經濟發 展的突出問題和深層次矛盾。如果我們不果斷地進行結構調整,就難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難以增強我國發展的後勁,難以發揮優勢,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這種調整,不是局部的、單一的調整,而是 涉及產業結構、布局結構、所有製結構的綜合性調整,要在加速推進 工業化的同時,實現國民經濟與社會的信息化。在發展中調整,在調 整中發展,是新世紀初經濟發展的大思路,是一項非常緊要的工作。

今後五到十年,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擴大對外開放 的重要時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 是一項開創性的事業,有許多規律性的東西我們還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如何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使我國社會主義 社會的各方麵都形成比較成熟、比較定型的製度;如何以最佳的方式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體製的優 勢和市場經濟積極因素,建立一套能夠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 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兩種優勢的創新機製;如何抓住我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的曆史性機遇,采取積極的對策,趨利避害,提高應變能 力,把對外開放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如何進一步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 的關係,協調好各種複雜的矛盾和利益,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 部矛盾,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難題,也是我們在現代化建設的 實踐中必須解決好的重大問題,在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發展 階段,進一步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這無疑是對我們黨先進性 的新的考驗。

(三)黨的自身狀況對黨的先進性提出的考驗

我們黨從總體上講是有戰鬥力的。但是又要看到,我們黨正進入整體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時刻,對中青年幹部的選拔、培養,對新黨員的教育、管理成為突出的任務。黨內生活、黨的組織形式和工作方式以及黨群關係都麵臨著大量新情況、新問題。市場經濟的負麵影響也必然反映到黨內來。目前,黨的自身建設中還存在著一些不適應和不 盡如人意的地方。

第一,思想觀念方麵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少數黨員理想、信念的淡薄和動搖。對人類曆史發展大趨勢的看法發生傾斜或顛倒。有的人對社會主義優越性發生懷疑,說:“社會主義理論好,資本主義現實好;社會主義製度好,資本主義生活好;社會主義未來好,資本主義現在好。” 比來比去,認為社會主義隻是抽象的理論原則,而資本主義倒顯得很實惠。有些人思想觀念上不能適應新的情況,用守舊、僵化的觀點來衡量改革的新事物,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說成是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