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構建和諧社會: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崇高目標(2 / 3)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保持自身先進性的一個重要目標和實際體現。能否始終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能否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衡量一個政黨進步與落後的根本標準。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其本質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宗旨和奮鬥目標就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由此,就必然要求我們黨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治國理政的理想和方略,努力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與法治、公平與效率、活力與秩序、科學與 人文、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社會。在追求這一治國理想的進程中,人 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必將極大地發揮出來,其根本利益也將得到進一步的實現和保障。隻有加快發展、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 的第一要務,切實保障群眾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其他各種利益,努力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真正構建起社會 主義和諧社會,才能不斷體現出保持共產黨先進性的時代要求。

總之,深入認識、科學理解和正確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建設的辯證關係,對於我們切實加強黨的先進性建 設、加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推進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都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

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是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提高黨執政能力的需要,也是我們黨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的重大舉措。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胡錦濤同誌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一精辟論述,與十六屆四中全會所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各項重要任務相吻合,勾畫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主要任務和奮鬥目標,也昭示出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客觀要求。

(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健全、法治完善的社會,要求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

民主和法治,既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個基本特征,又是和諧社 會建設其他方麵的前提和保障。需要特別指出,就中國社會發展而言,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國都是全新的事業,我們要建設的民主法治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不是少數人所幻想的、所謂具有普世價值的西方式民主法治。當前,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麵臨著許多問題,任重而道遠,關鍵是要把民主政治建設和依法治國方略結合起來、落到實處。這就要求我們黨加強先進性建設,改善領導體製、健全工作機製,“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斷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通過依法執政,構建和諧社會;要求共產黨員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學習,增強民主意識和法治素養,自覺遵守黨紀,模範遵守國法,以帶頭學法、知法、懂法、信法、用法的實際行動示範和影響群眾,在勤奮學習、遵守法紀、建設民主法治中保持先進性。我們黨保持這種先進性,有利於在全社會盡快樹立法治權威,不斷增強民主信心;否則,群眾就會疑慮重重,使民主法製建設舉步維艱。

(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維護公平、體現正義的社會,要求加 強黨的先進性建設

公平正義是人類自古以來構建美好社會一個永恒原則和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之處,不僅在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而且在於倡導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這與我們共產黨人所一貫追求的人類解放的社會理想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由於我國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為了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我們選擇了以利益差別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體製,使社會群體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利益變動加劇,形成了諸如“三農”問題、困難群體和貧困地區等影響和製約社會公平的突出問題。“妥善協調各方麵的利益關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成為體現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我們黨加強先進性建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在維護社會公平中推動和諧社會建設;要求共產黨員堅定理想信念,捍衛社會公平,以辦事公道、為民謀利、奉獻社會的工作業績昭示和宣傳群眾,在堅持理想信念、維護社會公平上保持先進性。我們黨保持這種先進性,就是以實際行動向人民群眾表明:人間自有公平在,共產黨是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以增強群眾對實現社會公平的信心和決心;否則,群眾就會感到失望,社會公平正義必將受到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