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講求誠信、彼此友愛的社會,要求加 強黨的先進性建設
人際關係的和諧,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核心內容,誠信和友愛則是人際關係和諧的實際體現,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社會主 義社會,是一個追求人人平等的社會,尤其注重和倡導人格、權利和 機會等方麵的平等,它力圖從政治、經濟、文化等製度層麵根本解決 社會成員和諧相處的曆史難題。但是,由於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目前又處在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社會轉型期,在社會誠信和人際 和諧方麵麵臨諸多突出問題,如道德失範、行為失信等導致人際關係緊張、利益矛盾增多的情況,在不少地區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眾 文化中的誠信建設,是其症結所在和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由此,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成為目前我國和諧社會建設又一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我們黨加強先進性建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通過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構建社會誠信體係;要求共產黨員加強個人道德修養,做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克己奉公的模範,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取信於民、團結群眾,在實踐宗旨、促進社會團結方麵保持先進性。我們黨保持這種先進性,就是向群眾表明:人間自有真情在,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以此推動社會關係的和諧融洽;否則,社會誠信受到削弱,人際關係更趨緊張。
(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各盡其能、充滿活力的社會,要求加 強黨的先進性建設
任何社會的活力都來自於社會成員、社會組織和社會機製作用的有效發揮,表現為政治活力、經濟活力、文化活力和人的發展活力等。改革開放,極大地激發出中國社會的空前活力,但是,多種製約社會活力的因素依然存在。當前,這些問題主要是體製不健全、機製不完善、社會流動性差和利益分配失當,等等。增強社會活力,關鍵在於改變那些影響和束縛活力的製度供給和政策設定,營造有利於創業、創新和創造的社會環境,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願望得到尊重,活動得到支持,才能得到發揮,成果得到肯定。“全麵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便成為和諧社會建設一項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我們黨圍繞這一任務加強先進性建設,提高執政能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要求共產黨員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和幫助他人的廣闊胸懷和樸實言行激勵群眾、激發社會活力,在發揚優良作風、貫徹群眾路線、做好各項工作上保持先進性。我們黨保持這種先進性,就能夠贏得人心、凝聚人氣,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否則,就會導致人心渙散、人們缺乏幹勁、社會缺少活力。
(五)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穩定發展、運行有序的社會,要求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
穩定有序,是社會各項事業順利發展的前提和保障。當前,我國在實現經濟騰飛的同時,也進入了矛盾多發期,社會安定成為人們普遍的渴望和需求,可謂穩定壓倒一切。但是,目前我國社會穩定、有 序發展所需要的法律、體製、機製、規範、秩序、組織和管理等方麵都存在不少問題,如在一些地區或領域,權力運行紊亂、腐敗現象蔓延、違法犯罪猖獗、合法權益受損、黨群幹群以及其他群體之間關係
緊張等問題時有發生,危及社會的穩定和秩序,“健全工作機製,維護社會穩定”成為當務之急。“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製創新”,是維護穩定、推動社會和諧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我們黨加強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和應對複雜局麵的能力,在和諧社會建設中,通過民主法治建設和社會道德建設,來構建和強 化社會秩序,同時促進相關社會組織、機製的發育和健全,促進社會
管理製度和體製的完善,以保證社會的運行有序;要求共產黨員胸懷大局、身體力行,首先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增強黨的凝聚力、影響 力和戰鬥力,以其表率作用引導和動員群眾,在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促進社會穩定發展上保持先進性。我們黨保持這種先進性,就是順應 人心,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和有序運行;否則,人們就會大失所望,滋生出更多的不安定因素。
(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要求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一生態文明新理念,是工業文明長期發展留給人們的深刻思考,也是整個人類曆史發展最重要的經驗教訓之一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由於多種原因,我國目前的環境 和生態形勢很嚴峻,環境汙染和生態惡化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扭轉。 未來20年,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發展模式,全國資源和環境承載力將無力支撐經濟的高速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標就難以實現。因 此,環境生態建設,任務繁重。其中,發展循環經濟和構建生態文化,是解決問題的兩大著力點。這就要求我們黨加強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發展先進文化和總攬全局的能力,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建設各種複雜矛盾,一方麵通過政策法規等導向,改變舊的發展模式,大力構建循環經濟和節約型社會,走新型工業化之路,另一方麵,通過輿論宣傳,培育生態文化,在人們心靈深處構築牢固的生態道德屏障,在全社會形成生態文明意識和良好行為習慣;要求共產黨員不斷更新理念、銳意進取,通過創造性工作,使共產黨人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以此教育和帶動群眾,在艱苦奮鬥、開拓創新、建設生態文明方麵保持先進性。我們黨保持這種先進性,能夠促進更多的人轉變觀念和態度,逐步認同並投身於循環經濟和生態文化建設;否則,人們就會猶豫觀望,放縱破壞環境和生態的行為,所謂的生態文明便成為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