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可以更好,但更好的我在哪裏(1 / 3)

可是更糟糕的是,我們還要麵對類似這樣的人生片段:

比如一場簡單的麵試,明明出發前都準備了很好的開場白,想好了回答各種問題的最佳答案,想好了如何現場發揮。可是偏偏在麵對麵試官時,突然那個準備好的自己就消失了,像靈魂出竅一般不見了,剩下的這個自己簡直糟糕透了:手足無措,語無倫次,麵紅耳赤,結結巴巴,天啊,這哪裏是我,我怎麼會這樣?趕快結束這該死的麵試吧。

或者還有些時候,我們想在上級領導麵前表現得自信滿滿、精明能幹,可是在會上發個言聲音也要抖。和同事的溝通,也會因為對方一個不經意的表情、語氣而頓時不知如何是好,要麼留下一肚子委屈,要麼就會衝動地說出一些毀掉辦公室人際關係的“咒語”。這是個職場中失敗的自己,也不是真正的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候,所以很多時候會對其他人說,其實我不是這樣想的,其實我本不想這樣做,我其實可以做得更好?

可是,親愛的,更好的那個你在哪裏呢?終於忍受不了這樣的激將了,下定決心要把那個更好的自己拉出來給你們看看。

當我們越是急於辯解這樣的自己並不是理想的自己時,其實我們是無力的,也是焦慮的。因為我們在辯解,說服我們自己也沒有找到更好的理想的自己在哪裏。這時的辯解,一定是無力的,心虛的。

更好的自己是我還是她?

一個叫蘭心的網友,剛進入一家外企工作,上班一個星期在網上跟我抱怨:“我就像個醜小鴨,她們就像時裝雜誌裏走出來的模特。”她說的“她們”當然是那些外企的同事了,聽她的描述我都可以想到那個帥哥靚女爭相鬥豔的場景。蘭心說,我也要像她們一樣,從頭發到指甲,全副時尚起來。

不久後某一天,她在線傳了一張照片給我,果然不一樣了。適當的“OL風”讓她看起來很不錯。

“你覺得這樣是不是很適合我?”

“嗯,很不錯呀。”

“是吧,我也覺得我本來應該就很適合這樣的。可是我周圍的朋友們好像沒這麼認為。”

“哦?為什麼?”

“他們老說我裝,說我之前都不這樣。我之前是不這樣,可我這不是在改變自己嘛,我不是想讓自己更優秀嘛。”

原來蘭心之前是一個特別隨和、大大咧咧的女孩子,朋友有什麼事都很熱情相助的一個人。可是後來,朋友再有什麼事情向她傾訴或者征求她的意見,她都會端出一副教育人的姿態,分析出個一二三四,貌似別人的人生觀都是錯的,都是有問題的,都是不合理的。你去找責任,找原因,找方法,總之,你別跟我哭訴就對了,這是沒意義的事情。

這樣看來,蘭心是有改變的,思路敏捷清晰,理性,在工作中,這是很好的進步。可是,問題是,在朋友圈子中,朋友需要的是理解、安慰、勸解,甚至就隻是需要朋友不分是非的同仇敵愾,管它對與錯,宣泄完了再說,這是朋友的價值。

可是更糟糕的是,我們還要麵對類似這樣的人生片段:

比如一場簡單的麵試,明明出發前都準備了很好的開場白,想好了回答各種問題的最佳答案,想好了如何現場發揮。可是偏偏在麵對麵試官時,突然那個準備好的自己就消失了,像靈魂出竅一般不見了,剩下的這個自己簡直糟糕透了:手足無措,語無倫次,麵紅耳赤,結結巴巴,天啊,這哪裏是我,我怎麼會這樣?趕快結束這該死的麵試吧。

或者還有些時候,我們想在上級領導麵前表現得自信滿滿、精明能幹,可是在會上發個言聲音也要抖。和同事的溝通,也會因為對方一個不經意的表情、語氣而頓時不知如何是好,要麼留下一肚子委屈,要麼就會衝動地說出一些毀掉辦公室人際關係的“咒語”。這是個職場中失敗的自己,也不是真正的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候,所以很多時候會對其他人說,其實我不是這樣想的,其實我本不想這樣做,我其實可以做得更好?

可是,親愛的,更好的那個你在哪裏呢?終於忍受不了這樣的激將了,下定決心要把那個更好的自己拉出來給你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