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越是急於辯解這樣的自己並不是理想的自己時,其實我們是無力的,也是焦慮的。因為我們在辯解,說服我們自己也沒有找到更好的理想的自己在哪裏。這時的辯解,一定是無力的,心虛的。
更好的自己是我還是她?
一個叫蘭心的網友,剛進入一家外企工作,上班一個星期在網上跟我抱怨:“我就像個醜小鴨,她們就像時裝雜誌裏走出來的模特。”她說的“她們”當然是那些外企的同事了,聽她的描述我都可以想到那個帥哥靚女爭相鬥豔的場景。蘭心說,我也要像她們一樣,從頭發到指甲,全副時尚起來。
不久後某一天,她在線傳了一張照片給我,果然不一樣了。適當的“OL風”讓她看起來很不錯。
“你覺得這樣是不是很適合我?”
“嗯,很不錯呀。”
“是吧,我也覺得我本來應該就很適合這樣的。可是我周圍的朋友們好像沒這麼認為。”
“哦?為什麼?”
“他們老說我裝,說我之前都不這樣。我之前是不這樣,可我這不是在改變自己嘛,我不是想讓自己更優秀嘛。”
原來蘭心之前是一個特別隨和、大大咧咧的女孩子,朋友有什麼事都很熱情相助的一個人。可是後來,朋友再有什麼事情向她傾訴或者征求她的意見,她都會端出一副教育人的姿態,分析出個一二三四,貌似別人的人生觀都是錯的,都是有問題的,都是不合理的。你去找責任,找原因,找方法,總之,你別跟我哭訴就對了,這是沒意義的事情。
這樣看來,蘭心是有改變的,思路敏捷清晰,理性,在工作中,這是很好的進步。可是,問題是,在朋友圈子中,朋友需要的是理解、安慰、勸解,甚至就隻是需要朋友不分是非的同仇敵愾,管它對與錯,宣泄完了再說,這是朋友的價值。
所以,蘭心變得尖銳刻薄之後,朋友受不了,蘭心還覺得委屈。
“你覺得現在的你是更好的你嗎?”我問蘭心。
“是吧,其實是我們部門的上司影響了我,她是一個女強人,雷厲風行,什麼事情到她那裏都井井有條,都有原因有問題有方法,她就是解決問題的人。我想像她那樣。”
蘭心是在模仿她的一個臨時偶像,覺得她比較優秀,想成她那樣的一個人,於是從言談舉止上都學她。可是原本隨和熱情的蘭心,偏要學習一副冷峻理性的強勢模樣,最先接受不了的就是原來的朋友。這種更好的自己,就真的是更好的自己嗎?
很多人在想找到更好的自己的路上,找錯了方向。
其實所謂比你好比你強的人,也許隻是在某一個方麵,而你學習之前就要先了解你應該在哪方麵學她,幫助自己進步。而我們自己應當擅長挖掘自己的好,才能更好。如果一味將他人的價值觀放置在自己身上,慢慢失去自我,那麼何來更好的自己呢?當你都不是你了,任誰恐怕都沒法去尋求更好的自己。
那麼,更好的我們究竟在哪裏?
很多人在尋找更好的自己的路上走錯了方向,以為令自己羨慕崇拜的、比自己好、比自己強的人就是更好的自己,於是生硬地把他人的生活觀、價值觀放在自己的身上,企圖複製他人的人生。其實,就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你正在遠離自己。
對自己夠真誠嗎?
其實無論工作中還是生活裏,我們在尋求自身發展與進步的同時,還是應當首先從自身尋找立得住的東西。畢竟,環境是難以改變的,我們隻能改變自己,不斷地修正自己,以期望成為更好的人,更能夠勝任和適應環境的人,但這並不意味著盲目複製他人,做自己也許才是最好的。
某天,在微博上年看到一段視頻,是美國傳奇人物EllenDeGeneres在某大學畢業典禮上的即興演講,心靈受到強大觸動。
Ellen的人生用傳奇兩個字形容似乎都顯平淡,做過女招待、售貨員的她成為美國的喜劇明星、脫口秀主持人,多次主持格萊美、奧斯卡頒獎典禮,她的成功是一個傳奇,可是當她與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分享自己的做人感悟時,她說,她覺得人最大的成功是要對自己真誠。對自己真誠,就真正地認識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