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可以更好,但更好的我在哪裏(3 / 3)

她這麼說所有人都會相信,因為當她在事業高峰期仍向公眾宣布自己是同性戀,而後依然受到公眾喜愛。

當一個人有了自己獨特的魅力和價值,她是獨一無二,她不是像誰,她就是她自己時,才能真正值得別人喜歡,也會讓自己真正覺得踏實和快樂。

事實的確如此,誠懇,踏實的人誰會不喜歡呢?生活裏我們願意和這樣的人做朋友,工作裏我們願意和這樣的人合作,甚至在感情上我們願意自己選擇的伴侶有這樣的品質。

“禮誦持念,種種修持,皆當以誠敬為主。……若無誠敬,則與唱戲相同。其苦樂悲歡,皆屬假裝,不由中出。”這是佛經裏的禪語,教導修行之人應該以誠敬為主。如果沒有誠敬就像演戲,隻是在表演,不是發自自己的內心。所以你不需要去扮演任何一個角色,把要把自己裝扮成任何人,你就是你。

這樣,你是否還要去羨慕別人,還要再貶低自己?其實更好更優秀的那個你永遠都隻能是你本身,旁人與環境隻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情境,為我們的這種自我增長製造契機抑或是阻礙。有朋友可能就會說,我就是很自卑,情緒總是很低落,我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就算看到了還是會覺得不如別人,該怎麼辦?

讓我給你講講我一個學妹的故事吧:

卓亞是大學時期的一個學妹,在同學們的印象中都覺得她是一個“自卑”公主,為什麼公主還會自卑呢?很擰巴吧?是這樣的,卓亞其實很漂亮,成績也不錯,性格也隨和,但她總是不自信,這似乎給她的美麗添上了一份哀愁。那時我在學生會組織新人選拔,在校園網站上她憑借美麗的外表和好性格票數領先,但是私下同學們卻在議論“她可能做不了”“她那個性格挺難的”“有點放不開吧”“她有點自卑”。噢,這跟我們的想象實在是太不一樣了。

事實上,他人無法切實地關注到你為何會自卑,你內心有怎樣的壓抑,他人隻會看到你的表象,即你自卑,你可能無法勝任,你不適合。因此自卑,自暴自棄,看不到自己好的一麵,這些情緒和症狀對人的工作生活都會有很大的阻礙。

所以,我們依照對卓亞的印象想印證我們的認識可能是對,是符合我們的判斷的。因此在之後的競選中,依然很看重她的表現。但在之後的公開演講中,她卻讓我們格外失望,其他競選同學都爭相慷慨激昂,積極表現自己的長處,卓亞上台說了幾句自己會為大家服務之類的話就下台了,並且不等結果出來就匆匆離開了現場,似乎已經知道最後的結果並且無法承受似的。

看到這樣的結果真讓人由衷歎氣,明明很優秀的人,卻似乎看不到自己的優秀,顯得羞羞怯怯的。在我們與他人交往,與外在產生聯係互動之前,我們最先是和自己做溝通,這個步驟很重要。因為隻有與自己溝通了,我們才能認識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優點以及短處;而後也才能確定自己想要什麼,適合什麼,能夠成為什麼;最後進一步去施行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行動力。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這是動機。但行動的過程往往出現偏差,結果沒有找到更好的自己,甚至還迷失了自我。

有的人過於盲目地確定了更好的自己,結果那並不一定就是真正的自己。

有的人妄自菲薄,看輕了自己,結果自己明明很好卻不去勇敢地麵對。

如果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首先當然是要找到自己的真心,找到真正的自我。

有的人過於盲目樂觀,放大了自己;有的人妄自菲薄,看輕了自己。結果做不到優秀的自己,是因為那個“自己”不是自正的自我。這其中最大的障礙不是找到真我的方法,而是勇氣。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你是否願意以真我示人,考驗的是你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