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季鳴的蛻變!(1 / 3)

接近淩晨三點的時候,季鳴和柳芸終於到達廣州,並且在荔灣區吃了一頓味道很好的燒鵝,還喝了糖水作為夜宵。

很多北方人來這裏長居,除了氣候溫暖之外,食物美味多樣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而且南方還有著發達的夜市文化,無論多晚,都能在小吃街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像大部分北方地區,隻要天一黑,街麵就變的空空蕩蕩。

“這麼說來,你的身份是集體協調員?”吃完燒鵝飯重新上車,季鳴十分好奇問道。

柳芸點了點頭道:“到目前為止,集體協調員一共有十二個人,我是七號。”

“協調員權限應該很大吧?”季鳴又問。

柳芸道:“權限是必須的,因為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協調各方關係,為像你一樣能夠加速華夏科技自主的重要人物,提供幫助和支持。”

“自從文明對決正式開始,情況就變的越發嚴峻了,各種層級的博弈隨時都在爆發,留給我們的時間越來越少,高權限可以提高集體的運轉效率。”

季鳴微微頷首,不同意識形態的文明終究還是會死磕到底啊,所謂和解,退路,早已不複存在,任何花團錦簇的表象,都是下一輪激戰前的平靜。

不久之後,商務車駛入位於郊區的大院,這裏就是原子力顯微鏡緊急項目組駐地。

眾所周知,原子力顯微鏡可以通過檢測原子間相互作用力,來研究物質的表麵結構以及本源性質。

也可以在大氣和液體環境下,對各種納米級物理特性進行精確探測,或者直接進行納米級微操,精度非常高,通常隻有各大科學實驗室才會裝備。

原子力顯微鏡是科研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精密儀器,但可惜的是,這種科學顯微鏡的核心技術,全都掌握在西方手中。

柳芸亮明身份後,帶著季鳴進入實驗室,同車來的兩位青年男子則等在外麵。

季鳴畢業後一直在比亞迪集團研發中心工作,所以對這裏的環境並不感到陌生。

隻是實驗室裏的人門似乎都很疲憊,帶著濃濃的黑眼圈,氣氛也非常壓抑。

“原來負責的李躍民博士突發腦淤血,此刻正在ICU緊急搶救,目前實驗室裏群龍無首。”柳芸向季鳴解釋。

科研項目中,帶頭人的作用不可低估,除了負責分派任務,總攬全局,往往還有著旁人無法企及的經驗和知識。

現在負責人李躍民病倒了,就需要幾個和李躍民差不多水平的人,才能接替工作,否則實驗室就算不停工,進度也會極大杯拖慢。

實驗室裏,有一些穿著白色防塵服的研究員,他們還在連夜工作,季鳴和柳芸看了看,隨即來到隔壁辦公區。

項目副組長劉有方熱情的和他們打招呼,而剛好在廣州公幹的唐海頓唐博士,他已經換好防塵服,進入實驗室內部了,季鳴沒能見到他。

“季鳴小兄弟可真是年輕有為啊。”劉有方客氣道。

季鳴看出來了,劉有方此刻焦頭爛額,心思根本就沒在自己身上。

“季鳴剛剛加入集體,我帶他來熟悉一下,不要緊的,您先去忙吧。”柳芸說道。

劉有方點了點頭,跑去外麵打電話。

隻見辦公室裏有無數的數據,資料,以及寫滿實驗記錄的黑板。

柳芸撿起桌上厚厚一摞數據,拿在手中看了幾眼,又小心放回原處。

“李躍民博士突然重病,勢必會極大增加項目完成的難度和時間,最壞情況下,國內將有相當一部分實驗室,因為缺少原子力顯微鏡而放緩科研進度,甚至完全停工。”柳芸感慨道。

季鳴沒說什麼,普通人很少關注的科研儀器領域,其實是技術落後重災區。

除了原子力顯微鏡,透射電鏡,掃描電鏡,低溫電子顯微鏡,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等等,這些核心技術也全都被西方企業掌握,科技獨立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啊。

忽然,季鳴停下腳步,眼睛死死盯住一塊黑板。

“你看筆跡,墨水筆劃過一個扭曲的弧,一直延伸到下方,想必李躍民博士就是在這裏倒下的。”柳芸憑著經驗和受過的訓練判斷道。

季鳴對李博士的遭遇痛心疾首,但他此刻更關心黑板上的內容,一連串大大的問號,說明這些都是原子力顯微鏡尚未解決的難題。

而正是這些難題,令李博士感到焦慮,夜不能寐,最終誘發了嚴重腦淤血。

時間一秒一秒過去,季鳴漸漸忘記了自己在那裏,進入一種神奇的專注狀態,思維完全進入李博士留下的一係列難題中,竟然無法自拔。

“一旦機台開始運轉,微懸臂會在共振頻率附近做受迫振動,進而導致原子探針失衡,微微敲擊物體表麵…”

“盡管壓電陶瓷片可以製造能量激發,控製微懸臂振蕩,但由於空間阻礙作用,隻能讓微懸臂振幅減小,無法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