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赴京會試的十八省一千三百多舉人被發動起來。康有為一天兩夜,奮筆疾書,遂有一萬四千字的《上清帝第二書》(“公車上書”)誕生。其書力言拒和、遷都、變法三項建議。
5月2日,上千名清流雲集於宣武門外炸子橋胡同裏的鬆筠庵。這些為求功名而來帝京趕考的學子,聆聽了康有為力挽國勢、變法圖強的雄偉大計之後,甘願放棄十年寒窗苦讀孕育的功名夢,以殺身成仁的膽魄,參與國家興亡的鬥爭。這在京城是前所未有的創舉,經過討論,通過了康有為的上書內容。鬆筠庵的士子激情澎湃,熱血沸騰。
鬆筠庵,原是明代諫臣楊繼盛的故居。庵內尚存景賢堂,堂外有大香爐,供祭祀之用。堂內有楊繼盛畫像和牌位。楊繼盛,明代人,字仲方,容城(今河北保定)人。嘉靖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後改兵部員外郎。1550年,西部蒙古族瓦剌俺答部南侵,大將軍仇鸞率軍迎戰,一敗塗地,請開馬市,屈辱求和。楊以“仇恥未雪,議和示弱,有辱國體”劾鸞。後被鸞勾結嚴嵩所誣,貶狄道典史。鸞得罪,楊被召回,擢刑部員外郎,改兵部武選司。再因上《請誅賊臣疏》奏權臣嚴嵩“十大罪五奸”而下獄,三年後楊被殺。刑前吟下一首鐵骨錚錚的詩,流傳天下,詩曰: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萬古。
生前未了事,留與後人補。
康、梁及眾舉人,重吟該詩,憑吊賢臣,自生一股浩然之氣,衝上心頭。因清廷規定,舉人無權直接上書皇帝,隻能通過都察院代轉。於是上千名舉人,簇擁著他們的精神領袖康有為和他的“萬言書”,氣概凜然、口號衝天地走在初春桃花紅、楊柳綠,有些空曠的街道上,湧向都察院。舉人上街遊行,這實在是千年帝京從不曾有過的景觀,麻木的路人驚惶而好奇地駐足觀望。
當舉人們得知,軍機大臣孫毓汶已搶先勾結閹人李蓮英,通過慈禧逼迫光緒簽名蓋章,簽訂《馬關條約》後,憤慨至極,揚言要抬棺到孫毓汶宅第示威,殺死國賊,以謝天下。
“萬言書”雖沒呈到光緒手上,卻經輾轉傳抄,很快傳遍京城。住在東交民巷的美國公使田貝,向康有為索到“萬言書”文稿後,次日便在上海出版了《“公車上書”記》。
《“公車上書”記》這一小冊子,並非出自康有為之手。他當時與各方聯係,四處遊說,沒有時間執筆,他隻能提供意見,由梁啟超負責撰寫。它的主要內容有四點:
一、建議皇上下詔鼓天下之氣,懲辦主和及打敗仗的臣子,破格擢拔新人;
二、建議皇上下詔定天下之本,遷都關中或太湖流域;
三、建議練新兵,選新將,用精械,以強大武裝力量;
四、建議變法,築鐵路,開礦山,造輪船,修郵政;務農,勸工,惠商,恤貧;停科舉,建學校,辦報館,改舉官製,以治理建設好國家和社會。
最後赴京會試的十八省一千三百多舉人被發動起來。康有為一天兩夜,奮筆疾書,遂有一萬四千字的《上清帝第二書》(“公車上書”)誕生。其書力言拒和、遷都、變法三項建議。
5月2日,上千名清流雲集於宣武門外炸子橋胡同裏的鬆筠庵。這些為求功名而來帝京趕考的學子,聆聽了康有為力挽國勢、變法圖強的雄偉大計之後,甘願放棄十年寒窗苦讀孕育的功名夢,以殺身成仁的膽魄,參與國家興亡的鬥爭。這在京城是前所未有的創舉,經過討論,通過了康有為的上書內容。鬆筠庵的士子激情澎湃,熱血沸騰。
鬆筠庵,原是明代諫臣楊繼盛的故居。庵內尚存景賢堂,堂外有大香爐,供祭祀之用。堂內有楊繼盛畫像和牌位。楊繼盛,明代人,字仲方,容城(今河北保定)人。嘉靖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後改兵部員外郎。1550年,西部蒙古族瓦剌俺答部南侵,大將軍仇鸞率軍迎戰,一敗塗地,請開馬市,屈辱求和。楊以“仇恥未雪,議和示弱,有辱國體”劾鸞。後被鸞勾結嚴嵩所誣,貶狄道典史。鸞得罪,楊被召回,擢刑部員外郎,改兵部武選司。再因上《請誅賊臣疏》奏權臣嚴嵩“十大罪五奸”而下獄,三年後楊被殺。刑前吟下一首鐵骨錚錚的詩,流傳天下,詩曰: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萬古。
生前未了事,留與後人補。
康、梁及眾舉人,重吟該詩,憑吊賢臣,自生一股浩然之氣,衝上心頭。因清廷規定,舉人無權直接上書皇帝,隻能通過都察院代轉。於是上千名舉人,簇擁著他們的精神領袖康有為和他的“萬言書”,氣概凜然、口號衝天地走在初春桃花紅、楊柳綠,有些空曠的街道上,湧向都察院。舉人上街遊行,這實在是千年帝京從不曾有過的景觀,麻木的路人驚惶而好奇地駐足觀望。
當舉人們得知,軍機大臣孫毓汶已搶先勾結閹人李蓮英,通過慈禧逼迫光緒簽名蓋章,簽訂《馬關條約》後,憤慨至極,揚言要抬棺到孫毓汶宅第示威,殺死國賊,以謝天下。
“萬言書”雖沒呈到光緒手上,卻經輾轉傳抄,很快傳遍京城。住在東交民巷的美國公使田貝,向康有為索到“萬言書”文稿後,次日便在上海出版了《“公車上書”記》。
《“公車上書”記》這一小冊子,並非出自康有為之手。他當時與各方聯係,四處遊說,沒有時間執筆,他隻能提供意見,由梁啟超負責撰寫。它的主要內容有四點:
一、建議皇上下詔鼓天下之氣,懲辦主和及打敗仗的臣子,破格擢拔新人;
二、建議皇上下詔定天下之本,遷都關中或太湖流域;
三、建議練新兵,選新將,用精械,以強大武裝力量;
四、建議變法,築鐵路,開礦山,造輪船,修郵政;務農,勸工,惠商,恤貧;停科舉,建學校,辦報館,改舉官製,以治理建設好國家和社會。
“公車上書”遞交都察院的次日,是清廷會試放榜之日,康有為榜上有名,中了進士,並被任命為工部主事,但意氣難平的康有為並沒有在親友紛紛祝賀之際前往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