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活方式,曾經被視作落後的“農耕遺存”。如今,又被人推崇為“生命本真狀態的自由表達”。更有學者發現,理想版的完美城市,應該是“大都會與大自然的混合體”那樣的“田園大城市”。我以為,一個城市“打造”也罷,自然生長也罷,終極目標,都應該是老百姓的幸福感。
已經有專家在研究幸福感的體係與指標了。雖然如此,幸福感更應當是實實在在的,它與很多大而無當的數字無關,化繁為簡,最切實地體現在老百姓的胃口與笑容之中。並非成都人的西晉左思在那令洛陽紙貴的《蜀都賦》結尾中,用了“無量”這個詞來表達他對當時成都的讚歎,原句是:“由此言之,天下孰尚?故雖兼諸夏之富有,猶未若茲都之無量也。”借他的吉語,無論有沒有胃口與笑容的“指數”一說,我真誠地祝福成都人民吃得更好,笑得更多,幸福“無量”!
(原載《雙流》2012年11月25日)
成都生活方式,曾經被視作落後的“農耕遺存”。如今,又被人推崇為“生命本真狀態的自由表達”。更有學者發現,理想版的完美城市,應該是“大都會與大自然的混合體”那樣的“田園大城市”。我以為,一個城市“打造”也罷,自然生長也罷,終極目標,都應該是老百姓的幸福感。
已經有專家在研究幸福感的體係與指標了。雖然如此,幸福感更應當是實實在在的,它與很多大而無當的數字無關,化繁為簡,最切實地體現在老百姓的胃口與笑容之中。並非成都人的西晉左思在那令洛陽紙貴的《蜀都賦》結尾中,用了“無量”這個詞來表達他對當時成都的讚歎,原句是:“由此言之,天下孰尚?故雖兼諸夏之富有,猶未若茲都之無量也。”借他的吉語,無論有沒有胃口與笑容的“指數”一說,我真誠地祝福成都人民吃得更好,笑得更多,幸福“無量”!
(原載《雙流》2012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