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家馬識途:九死一生的傳奇人生(1 / 3)

馬識途的父親曾出任過三任縣長,兩任在洪雅縣,一任在大邑縣。馬玉之在任期間很廉潔,興辦教育、興修水利和道路,但薪水卻負擔不起家裏孩子的學費,不得不在家鄉忠縣開設酒坊補貼家用。馬玉之為官也剛正不阿,馬識途說:“父親剛到大邑上任時,劉文彩的兒子騎著高頭大馬直接衝到縣衙大堂示威,我父親很果斷地讓手下把這個紈絝子弟拿下,然後把他送回劉家公館,對劉文彩說,貴公子需要好好管教。一切都有禮有節,讓對方另眼相看。”在洪雅縣,馬玉之深感匪禍害民,曾出奇招製匪,一舉剿滅當地最大的土匪幫,深得民眾敬重。所以馬玉之卸任時,當地萬人送行,這些細節和最近上演的電視劇《川西剿匪記》中情節有依稀相似的地方。

馬識途16歲的時候,馬玉之把疼愛的兒子“攆出”三峽,讓他去千裏之外的北京念北平大學附屬高中。

錢瑛介紹入黨 馬千木改名“馬識途”

和家人揮別之後,馬識途在日記中寫下屈原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毅然走出三峽北上尋找救國之道。一路上見識了許多“稀奇事”:第一次看到夜晚亮起的電燈,第一次看到人騎在“洋馬兒”(自行車)上飛奔如風卻掉不下來,第一次見到火車……這些工業革命帶來的文明,加上後來日本人侵略中國的無情事實,使他強烈地意識到:“隻有振興工業,堅甲利兵,才能救國。”這是他後來在高中勤學數理化的動力。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吞了東三省,馬識途一方麵勤學知識,另一方麵也跟著同學參與抗議政府不抵抗的遊行示威。馬老說:“那時我是兩個思想同時存在,一是麵對進步思潮不拒絕,經常和學校進步同學一起辦壁報;二是努力學習數理化,為以後工業救國做準備。”

1933年,因北平局勢動蕩,馬識途和同學隻得坐火車轉學到上海。1935年夏,日本已侵略我國大片領土,中華民族生死攸關之際,蔣介石還在打內戰。12月9日,北大、清華學生帶頭示威遊行,要求當局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一夜之間,愛國火種燃遍全國,馬識途也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

在上海,馬識途喜歡上了魯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作品,引發他把筆墨當作抗日刀槍的想法。從1935年起,馬識途開始在一些報刊上發表短文,第一篇文章發表在葉聖陶主編的《中學生》“地方印象記”征文欄目中,名叫《萬縣》,獲得六塊大洋獎金。第二年,馬識途報考了南京的中央大學工學院化工係,“因為那個係有製造彈藥的專業,製造炸彈,這正合我意”。

在大學裏,馬識途的進步政治傾向與革命意誌日益堅定,他和學校進步同學一起,積極參加抗日進步活動,做了大量工作,成為黨組織的重點培養對象。1938年3月,馬識途在武漢終於如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錢瑛是他的入黨介紹人,在入黨儀式上,他把“馬千木”的本名鄭重改成“馬識途”,他對錢瑛大姐說:“從今天起,我找到了自己前進的方向,老馬識途了!”

馬識途的父親曾出任過三任縣長,兩任在洪雅縣,一任在大邑縣。馬玉之在任期間很廉潔,興辦教育、興修水利和道路,但薪水卻負擔不起家裏孩子的學費,不得不在家鄉忠縣開設酒坊補貼家用。馬玉之為官也剛正不阿,馬識途說:“父親剛到大邑上任時,劉文彩的兒子騎著高頭大馬直接衝到縣衙大堂示威,我父親很果斷地讓手下把這個紈絝子弟拿下,然後把他送回劉家公館,對劉文彩說,貴公子需要好好管教。一切都有禮有節,讓對方另眼相看。”在洪雅縣,馬玉之深感匪禍害民,曾出奇招製匪,一舉剿滅當地最大的土匪幫,深得民眾敬重。所以馬玉之卸任時,當地萬人送行,這些細節和最近上演的電視劇《川西剿匪記》中情節有依稀相似的地方。

馬識途16歲的時候,馬玉之把疼愛的兒子“攆出”三峽,讓他去千裏之外的北京念北平大學附屬高中。

錢瑛介紹入黨 馬千木改名“馬識途”

和家人揮別之後,馬識途在日記中寫下屈原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毅然走出三峽北上尋找救國之道。一路上見識了許多“稀奇事”:第一次看到夜晚亮起的電燈,第一次看到人騎在“洋馬兒”(自行車)上飛奔如風卻掉不下來,第一次見到火車……這些工業革命帶來的文明,加上後來日本人侵略中國的無情事實,使他強烈地意識到:“隻有振興工業,堅甲利兵,才能救國。”這是他後來在高中勤學數理化的動力。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吞了東三省,馬識途一方麵勤學知識,另一方麵也跟著同學參與抗議政府不抵抗的遊行示威。馬老說:“那時我是兩個思想同時存在,一是麵對進步思潮不拒絕,經常和學校進步同學一起辦壁報;二是努力學習數理化,為以後工業救國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