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馬識途:魯迅、巴金是我的“精神導師”(1 / 3)

“講真話”是三十多年前巴金先生在《隨想錄》中的呼喊,到今天已經成為當代知識分子的價值標杆,而“講真話”也是馬老終生不渝的座右銘和最高追求。馬識途在為巴金寫的《告靈書》中這樣寫道:“巴老:您走了,舉國同悲。秋雨淋淋,苦坐鬥室,悲思不已……這兩天來找我的記者,問起對巴老您的看法,我隻回答一句:假如說魯迅是中國的脊梁的話,我說巴金就是中國的良心。”

聽魯迅演講 珍貴照片曾保存幾十年

一代文豪魯迅對馬識途的影響貫穿了他的整個求學路。馬老早年在忠縣讀中學的時候,國文教材中有一篇《狂人日記》, “這是我第一次讀到魯迅的文章,雖然當時我不知道魯迅是誰,但課文中那句‘這是一個吃人的世界’對我的震撼和啟發特別大。”後來馬老從四川輾轉至北平就讀北平大學附屬高中,沒想到竟然親眼見到了魯迅先生。

馬老回憶說:“當年我在高中讀書的時候,有一天,學校一位思想進步的同學找到我,‘走,我帶你去聽魯迅的演講’。當時,北京各大中院校慕名而來的數千學生把操場擠得密密麻麻。我印象最深的是魯迅先生個頭不高,他就站在桌子上演講,雖然具體內容我忘記了,但他講得很有激情,現場也是掌聲和喝彩聲不斷。”

後來在日本侵略者的不斷威脅下,北平告急,馬老不得不轉校到上海浦東中學,在那裏他訂閱了大量的進步報刊,這些出版物上總能看到一些針砭時弊的犀利文字,後來他了解到,這些署名不同的文章全是魯迅一人所寫。“魯迅先生的這些文章讓人讀起來非常痛快,而且他的文字非常詼諧幽默。其實,我從魯迅著作中學到最重要的東西並不是他的寫作技巧,而是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這對我今後走向革命之路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溘然長逝。剛剛考取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的馬老第一時間奔赴上海。“當時我在魯迅先生靈堂拍了兩張照片,它們跟隨我好幾十年,後來人民文學出版社編纂出版《魯迅全集》,我還把照片寄過去。”後來這兩張珍貴的照片不慎遺失,馬老至今都感到是一大憾事。

自嘲“業餘的作家” 首部長篇小說書稿抗戰中遺失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文學創作中,馬老寫出了數百萬字的文學作品,2005年5月出版了《馬識途文集》共12卷,這套文集堪稱中國當代文壇的經典之作,可馬老卻經常謙虛地說自己是個“業餘的作家”。

“我第一篇見諸報端的文章名叫《萬縣》,當時發表在葉聖陶主編的《中學生》雜誌,當時我還在讀高中。在西南聯大文學院讀書時,寫小說更是成了我的必修課,當時我創作了《視察委員來了》的短篇小說,後來它成為《夜譚十記》的第一篇,改名為《破城記》。寫這篇小說時,我很喜歡俄國諷刺作家果戈理的作品,《破城記》受到了他代表作《欽差大臣》的影響。”

“講真話”是三十多年前巴金先生在《隨想錄》中的呼喊,到今天已經成為當代知識分子的價值標杆,而“講真話”也是馬老終生不渝的座右銘和最高追求。馬識途在為巴金寫的《告靈書》中這樣寫道:“巴老:您走了,舉國同悲。秋雨淋淋,苦坐鬥室,悲思不已……這兩天來找我的記者,問起對巴老您的看法,我隻回答一句:假如說魯迅是中國的脊梁的話,我說巴金就是中國的良心。”

聽魯迅演講 珍貴照片曾保存幾十年

一代文豪魯迅對馬識途的影響貫穿了他的整個求學路。馬老早年在忠縣讀中學的時候,國文教材中有一篇《狂人日記》, “這是我第一次讀到魯迅的文章,雖然當時我不知道魯迅是誰,但課文中那句‘這是一個吃人的世界’對我的震撼和啟發特別大。”後來馬老從四川輾轉至北平就讀北平大學附屬高中,沒想到竟然親眼見到了魯迅先生。

馬老回憶說:“當年我在高中讀書的時候,有一天,學校一位思想進步的同學找到我,‘走,我帶你去聽魯迅的演講’。當時,北京各大中院校慕名而來的數千學生把操場擠得密密麻麻。我印象最深的是魯迅先生個頭不高,他就站在桌子上演講,雖然具體內容我忘記了,但他講得很有激情,現場也是掌聲和喝彩聲不斷。”

後來在日本侵略者的不斷威脅下,北平告急,馬老不得不轉校到上海浦東中學,在那裏他訂閱了大量的進步報刊,這些出版物上總能看到一些針砭時弊的犀利文字,後來他了解到,這些署名不同的文章全是魯迅一人所寫。“魯迅先生的這些文章讓人讀起來非常痛快,而且他的文字非常詼諧幽默。其實,我從魯迅著作中學到最重要的東西並不是他的寫作技巧,而是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這對我今後走向革命之路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