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出現,開啟了阿來對文字魅力的感知,點燃了他的文學之夢。他獨自開始了貪婪的閱讀。從此,他的世界有了改變:從一個懵懂的農村小子,變成一個熱愛閱讀的文學青年。
“那時,我並沒想過要當一個作家。我隻是貪婪地閱讀,覺得閱讀是一種很好的自我教育。我生長於荒僻的鄉村,上過學,但上過的小學、初中和中等師範是最不正規的那一種。”後來阿來也再次重申,“對我來說,文學不是一個職業,不是一種興趣愛好。文學對我而言:她是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途徑,是我從自我狹小經驗通往廣大世界的唯一方式。”
發現詩歌之美 小學老師敲開詩歌大門
阿來渴望更寬廣的世界。那時他對外麵世界的全部見解,來自曾經到村莊勘探的地質隊員。填報升學誌願時,他全部填了地質類學校,“在當時的我心中,地質隊員象征了外麵的世界”。但最終他讀了本州的一所師範學院——馬爾康師範學校。畢業後,阿來被分配到一個比自己生長的村莊還要偏僻的山寨,成為一個用漢語授課的鄉村教師。有多遠呢?阿來回憶說:要坐大半天汽車,把公路走到盡頭。接下來,還要騎馬或步行三天,翻越兩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好像比天邊還遠”。
在寂靜的冬夜、漫長的春天裏,阿來開始了大量的閱讀並開始文學創作:它從詩歌開始。“我從辛棄疾、聶魯達、惠特曼的詩歌中,打開了詩歌王國金色的大門。”另外,“在愛上文學之前,我愛上了孤獨時的音樂。在音樂聲中我開始欣賞。然後,有一天,好像是從烏雲裂開的一道縫隙中,看到了表達的可能,並立即行動,開始了分行的表達。”
1982年,阿來的一首名為《母親,閃光的雕像》的詩歌獲了獎,這是他第一次得文學獎。之後,他寫出《草原回旋曲》《梭磨河》兩組百餘首詩。他發現,他的詩越寫越長,細節刻畫越來越多,而他也越來越沉溺於這種刻畫。這時的阿來才發現,自己更喜歡故事,更喜歡智性的敘述。於是他開始嚐試中短篇小說的寫作。讓他自己滿意的短篇小說有《老房子》《阿古頓巴》等。
尋找土地之美 停筆行走寫出《塵埃落定》
1989年,30歲的阿來已不再當小學老師,而是成為一名寫作者。“這一年,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書出版,一本小說,一本詩集。按照當時的情況,一個寫作者能出兩本書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我卻由此陷入極大的惶恐和不安。”
再次回憶起當時的心情,阿來對華西都市報記者剖白:“當發現有人叫我作家時,我開始茫然和懷疑:作家這個稱呼意味著什麼?……在我的標準裏,隻有海明威、托爾斯泰這樣的人物,才配當上‘作家’。我非常不希望,當人用‘作家’來稱呼我的時候,其實認為‘作家’就是‘用文字混飯吃的人’。”阿來接著反思自己,“如果將來我沒有可能達到我自己內心的標準,我的寫作又有什麼意義呢?僅僅是接連地出一本又一本的書就叫‘作家’嗎?那這個職業對我毫無意義。於是,我暫停筆,來尋找一些這種可能性。”
《水滸傳》的出現,開啟了阿來對文字魅力的感知,點燃了他的文學之夢。他獨自開始了貪婪的閱讀。從此,他的世界有了改變:從一個懵懂的農村小子,變成一個熱愛閱讀的文學青年。
“那時,我並沒想過要當一個作家。我隻是貪婪地閱讀,覺得閱讀是一種很好的自我教育。我生長於荒僻的鄉村,上過學,但上過的小學、初中和中等師範是最不正規的那一種。”後來阿來也再次重申,“對我來說,文學不是一個職業,不是一種興趣愛好。文學對我而言:她是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途徑,是我從自我狹小經驗通往廣大世界的唯一方式。”
發現詩歌之美 小學老師敲開詩歌大門
阿來渴望更寬廣的世界。那時他對外麵世界的全部見解,來自曾經到村莊勘探的地質隊員。填報升學誌願時,他全部填了地質類學校,“在當時的我心中,地質隊員象征了外麵的世界”。但最終他讀了本州的一所師範學院——馬爾康師範學校。畢業後,阿來被分配到一個比自己生長的村莊還要偏僻的山寨,成為一個用漢語授課的鄉村教師。有多遠呢?阿來回憶說:要坐大半天汽車,把公路走到盡頭。接下來,還要騎馬或步行三天,翻越兩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好像比天邊還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