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登陸南極拍攝:一個四川女人的極地傳奇(1 / 2)

南極之旅,除了要麵對惡劣的天氣,更要麵對無窮無盡的孤獨。今年初,毛曉初第四次前往南極洲的時候,在船上足足待了25天。“這是對心靈極大的曆練,因為你將麵對難以想象的孤獨。”毛曉初說,她排解孤獨的方式很多,剛開始可以看書。後來書看完了,就和船員聊天。後來也沒有什麼聊的了,就去參加船上專家開的講座,但講座時間並不長。“我有時候也會發呆,想想自己的事情,後來什麼也不想了,反而輕鬆了。”

而真的到了南極大陸,也不是隨時都可以登陸的,還要看大自然的臉色行事。“我曾經幾次興奮地站在甲板上等待登陸,最終被告知登陸下取消。”毛曉初說,領隊會根據各種參考數據判斷能不能登陸,如果風力過大、冰層過薄、暴雪,或遇到動物發情,人類都是不能登上那片大陸的。

登島之前,還要對身上的一切衣物做消毒處理,“因為任何一種外來的微生物,都會破壞南極洲的生態平衡”。

人生之旅 放棄生意專攻自然攝影

“四次南極行,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對人生、動物、自然的全新認識。”出生於成都市龍泉驛洛帶古鎮的60後毛曉初,當過工人,幹過記者,還下海做過房地產生意。自從到了南極後,她的人生也將因此而發生改變,“我打算放棄自己原有的房地產生意。在今後的日子裏,將鏡頭更多地對準動物、自然和生命本身”。她作出這樣的選擇,皆緣自南極之旅經曆的無數感動。

在拍攝企鵝的過程中,她知道了企鵝最動人的故事——企鵝夫妻一方在陸地上孵小寶寶,另一方就得下海去覓食。孵小寶寶的一方要盡量不動,幾十天如一日,才能保持自己的體力,保證小寶寶能順利孵出。下海的那隻企鵝則要長途跋涉,尋覓食物後迅速返回,接替另一位繼續孵小寶寶,否則,小寶寶就會夭折。

大企鵝用腳托著小企鵝,是毛曉初拍到的最感人的畫麵。“我常常看得發呆,忘了按動快門,甚至感覺自己變成了南極的一部分,體驗到生命的律動!”

而在破冰船上遇見的各種南極“愛家”,也深深觸動著毛曉初的內心。一位名叫羅賓森的英國老人患了小兒麻痹症,拄著拐杖就去了三次南極、兩次北極。“他告訴我,他總是希望出發,希望像一個健全人一樣去任何他想去的地方。這讓我對去南極冒險產生了一種新的人生領悟:不要老去抱怨生活,要享受你所擁有的一切。”

而讓她沒想到的是,從生意場上“撤退”的想法,竟得到家人和公司同事的讚同。不做生意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收入減少。“我愛上攝影了,其他的物質都不重要了。”毛曉初說,她隻希望有更多與生命、大自然有關的作品呈獻給世人。

(原載《四川日報》2012年4月6日)

南極之旅,除了要麵對惡劣的天氣,更要麵對無窮無盡的孤獨。今年初,毛曉初第四次前往南極洲的時候,在船上足足待了25天。“這是對心靈極大的曆練,因為你將麵對難以想象的孤獨。”毛曉初說,她排解孤獨的方式很多,剛開始可以看書。後來書看完了,就和船員聊天。後來也沒有什麼聊的了,就去參加船上專家開的講座,但講座時間並不長。“我有時候也會發呆,想想自己的事情,後來什麼也不想了,反而輕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