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開放項目資金將由中央財政承擔80%,地方財政承擔20%,其中地方承擔部分將由省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政府在逐步加大保障力度,但更重要的是,文化單位自身需要學會整合資源,激活內部機製。”四川省文化廳社文處處長楊紅梅坦言,破解新建文化設施運轉的經費難題,文化設施單位“伸手”的同時,更需要“舉手”,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探索公共文化多元化機製,鼓勵社會力量對其進行捐贈和投入,拓寬經費來源渠道。
現狀二:人手緊缺 力不從心
今年9月15日,巴中市舉行圖書館、文化館開館儀式,新建“兩館”正式向市民免費開放,從而填補了巴中無市級群眾文化場館的空白。巴中新“兩館”占地11.6畝,建築麵積9700餘平方米,圖書館館藏圖書達10餘萬冊,設各類閱覽室7個;文化館開設培訓科目6個,文藝活動室5個。綜合型、開放型、現代化的新“兩館”極大地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嶄新的合唱排練教室,免費的舞蹈培訓教學,還有最新的電子圖書……新設施、新機製激發了巴中老百姓享受文化生活的熱情,自“兩館”開放以來,平均每天200餘人到此參加文化活動。
“保障老百姓文化權益,就必須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僅要加大‘兩館’的服務量,還要提升服務的質。”巴中市文化局副局長秦淵坦言,以新“兩館”為起點,如何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是最緊迫的任務,但感到有點力不從心,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人。
統計顯示,巴中市圖書館、文化館的區域服務人口達385萬,但圖書館編製僅8人,文化館編製僅7人。現有編製人員遠遠達不到“兩館”免費開放後的人員設置要求。組織文藝活動、舉辦各類文藝培訓班、編輯出版群眾文藝報刊……由於服務人口多,工作量大,隻能通過編外聘用人員開展工作。但即便如此,目前巴中文化館仍然僅有音樂、舞蹈類的專業人才,書法、美術、非遺保護、文學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和輔導人員仍然缺乏。
“沒有人怎麼開展活動?怎麼讓文化設施運轉起來?”四川省文化館館長張汝宜坦言,人員編製偏少、機構不健全等問題成為製約文化設施發揮作用的關鍵因素。
統計顯示,我省21個地市級圖書館、文化館,圖書館平均編製為32.6人,文化館平均編製為30.5人。其中圖書館編製數未達到20人的有6個,占28.5%。文化館編製數未達到20人的有5個,23.8%。全省426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中有65.3%的文化站沒有專門的人員編製,34%的文化站隻有1個人員編製。僅有5.3%的文化站人員編製達到2人。此外,現有基層文化隊伍還存在年齡結構、知識結構老化的現象,造成全係統專業人員不專、業務門類不全等的問題。
免費開放項目資金將由中央財政承擔80%,地方財政承擔20%,其中地方承擔部分將由省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政府在逐步加大保障力度,但更重要的是,文化單位自身需要學會整合資源,激活內部機製。”四川省文化廳社文處處長楊紅梅坦言,破解新建文化設施運轉的經費難題,文化設施單位“伸手”的同時,更需要“舉手”,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探索公共文化多元化機製,鼓勵社會力量對其進行捐贈和投入,拓寬經費來源渠道。
現狀二:人手緊缺 力不從心
今年9月15日,巴中市舉行圖書館、文化館開館儀式,新建“兩館”正式向市民免費開放,從而填補了巴中無市級群眾文化場館的空白。巴中新“兩館”占地11.6畝,建築麵積9700餘平方米,圖書館館藏圖書達10餘萬冊,設各類閱覽室7個;文化館開設培訓科目6個,文藝活動室5個。綜合型、開放型、現代化的新“兩館”極大地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嶄新的合唱排練教室,免費的舞蹈培訓教學,還有最新的電子圖書……新設施、新機製激發了巴中老百姓享受文化生活的熱情,自“兩館”開放以來,平均每天200餘人到此參加文化活動。
“保障老百姓文化權益,就必須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僅要加大‘兩館’的服務量,還要提升服務的質。”巴中市文化局副局長秦淵坦言,以新“兩館”為起點,如何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是最緊迫的任務,但感到有點力不從心,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人。
統計顯示,巴中市圖書館、文化館的區域服務人口達385萬,但圖書館編製僅8人,文化館編製僅7人。現有編製人員遠遠達不到“兩館”免費開放後的人員設置要求。組織文藝活動、舉辦各類文藝培訓班、編輯出版群眾文藝報刊……由於服務人口多,工作量大,隻能通過編外聘用人員開展工作。但即便如此,目前巴中文化館仍然僅有音樂、舞蹈類的專業人才,書法、美術、非遺保護、文學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和輔導人員仍然缺乏。
“沒有人怎麼開展活動?怎麼讓文化設施運轉起來?”四川省文化館館長張汝宜坦言,人員編製偏少、機構不健全等問題成為製約文化設施發揮作用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