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厚的文化家底如何變成國際文化名片(1 / 1)

怎樣吆喝?似乎也缺乏明確的方向。四川大學博導蔡尚偉認為,四川文化的文學一脈,因為有了司馬相如、“李杜”、“三蘇”和郭沫若、巴金、李劼人等名人,在中國曆史上地位無出其右。但各地打名人牌無非就以建故居賣門票兼售紀念品為主,沒能發揮名人最大的價值。

缺少整合營銷和優勢資源整合,也是三星堆麵臨的尷尬。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躍輝說,“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的三星堆文化,無疑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資源,但也存在產品單一以門票銷售為主,產業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正在進行中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需要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協調。不僅如此,遺產的保護和利用,還需要大量的資金,三星堆真正成為世界級的文化旅遊目的地,更必須加大區域之間優勢資源整合和營銷力度。三星堆今年的旅遊人次接近70萬,但在張躍輝看來,相比三星堆的地位,還遠遠不夠。

資金的限製,也成為很多地方打文化牌的瓶頸。王毅透露,“為了打造金沙文化,成都市投入了50個億,但很多地方顯然不可能如此大手筆”。

路徑:包裝文化名片應有國際視野

四川豐厚的文化遺產如何揚名國際?業內人士各有看法。

四川省金手指傳播公司董事長張建華認為,立足當今時代的文化共鳴,用國際視野來引導對四川文化的消費最為重要:“比如四川是熊貓的故鄉,但好萊塢的電影《功夫熊貓》卻巧妙地為這種動物注入了善良、熱愛公平和正義等符號,讓人們在電影消費的過程中完成了對熊貓的認知。我們應該為四川的文化遺產注入更深刻的內涵,通過消費的方式讓它們被記住,並且廣為傳播。”

提升四川文化資源的品牌價值,也是當務之急。王毅說:“四川的茶馬古道和古蜀道,在學術界一直極具聲望,但公眾卻知之甚少。一旦有了世界文化遺產這張牌,茶馬古道和古蜀道就將重迎生機。”而對四川文化進行整體宣傳包裝,也是事半功倍的捷徑,“現在廣元在宣傳石窟文化這一塊做得相當出色,今年還曾投入3700多萬元保護千佛崖。但如果四川將全川石窟打捆宣傳,推出‘四川石窟是中國石窟的下半闋’這個更有分量的概念,將總體提升四川石窟的知名度和地位。”從這個角度而言,就需要省上統籌協調,消除屬地化管理的弊端,從全局出發進行營銷。這需要資金,也需要解決政策和觀念等諸多問題。

包裝文化名片,離不開對產品的全麵分析和定位。蔡尚偉認為,四川在打三國文化牌上做得頗為成功,所以武侯祠一直是崇尚三國文化的外地遊客必到之地。但對文化名人這一塊,還遠遠不夠。“我們到法國會去看雨果故居,四川為何不能打一打文學牌?讓不畏權貴的詩仙李白、胸懷百姓疾苦的杜甫,成為四川文化深刻的注解?他們對生命的關懷、對個體的反思,至今符合國際文化消費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