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製後的文藝院團如何在市場闖關(1 / 2)

去年演出的《天下峨眉》和《青城》兩出劇目,都是與當地合作,公司隻負責排演。“相當於生產一個產品交給對方,是否進入市場和公司沒有關係。”於是,這兩出劇目是不是能經受市場檢驗的精品,能否在市場上闖出一條道路,並沒有答案。可是,《天下峨眉》和《青城》不是特例,這意味著,四川歌舞演藝有限責任公司在劇目生產上,能不能創排出受市場歡迎的劇目,能不能成功營銷自己的產品,還要經受考驗。

而這,同樣是成都雜技團要麵對的現實。由於雜技的國際性,在改製之前,雜技團的國際市場一直走得不錯。但這個“不錯”,僅限於走出去了。因為,每次出國演出,雜技團都隻出演員,整台劇目則是由中間商聯係的國外演出商出導演、出創意編排。“我們就好比在金字塔的最底層,大量的錢都被中間商和演出商賺走。”可這一年,這種局麵並未改觀。去年雜技團在南美洲巡演了8個月,依舊還是出演員。

“隻有能自給自足的院團,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在業內人士看來,改製初期,如何打造具有自己創意的商品,對很多文藝院團來說都是困擾。如果形成不了良性循環,不僅製約著院團的進一步發展,並且難以開發延伸產業鏈。

重原創,從出演員到出創意

“鬆綁”後的文藝院團如何在市場“謀生”?

在院團市場化初期,變政府扶持為政府采購,是很多地方采取的辦法,在資金上“扶上馬送一程”。比如,在安徽,政府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解決省屬國有文藝院團設施更新、劇目創作、人才培養等問題;省直院團演出場次補貼經費由200萬元增長到700萬元,補貼標準由每場次2000元提高到7000元。

實際上,《太陽金沙》初到北京演出時曾非常困難,是靠著成都市政府提供的一筆扶持獎勵基金,才熬過了那個寒冷的冬天,有了今天演出2000場的驕人業績。

但是,政府采購僅僅是文藝院團麵對的一個特殊市場,生存法則更需市場檢驗。

省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李明泉告訴記者,目前國家已出台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根據這一政策,四川歌舞演藝有限責任公司可以向銀行貸款,打開難以自由運作劇目生產的局麵。公司也可以廣泛吸納社會資金,跨行業、跨區域尋求投資合作者。就某一劇目的生產,公司甚至可以采取股份製的方式。“隨著門檻的降低,海內外有很多企業和資本是願意進入演藝產業的”。

向市場要效益,更重要的是,在生產一出劇目之前,要多考慮做出來給誰看,有多少人喜歡看。要在劇目創作初期就介入營銷。“我最關注的就是觀眾的反應。”樂磊說,今年雜技團策劃了一個新項目雜技秀《熊貓來了》,營銷團隊從一開始就介入,甚至與創作團隊有多次辯論。目前雖然劇目還在策劃當中,但已被南美一家演出公司看中,希望能買下其在南美洲的巡演代理權。

去年演出的《天下峨眉》和《青城》兩出劇目,都是與當地合作,公司隻負責排演。“相當於生產一個產品交給對方,是否進入市場和公司沒有關係。”於是,這兩出劇目是不是能經受市場檢驗的精品,能否在市場上闖出一條道路,並沒有答案。可是,《天下峨眉》和《青城》不是特例,這意味著,四川歌舞演藝有限責任公司在劇目生產上,能不能創排出受市場歡迎的劇目,能不能成功營銷自己的產品,還要經受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