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一生終不悔 青山有幸埋忠骨(1 / 2)

1942年初,日軍從緬甸仰光登陸,企圖切斷中國的抗戰輸血管——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奉命開赴緬甸和日軍作戰,第5軍200師在師長戴安瀾將軍帶領下率先抵達緬甸重鎮同古,駐緬英軍慌不擇路,不戰而退,最終,中國遠征軍第一次遠征以敗走野人山告終。隻有孫立人部新38師退往印度組成了後來的勇猛之師駐印軍。1942年5月,日軍乘勝追擊,進逼滇緬公路的咽喉——惠通橋,我獨立工兵24營奉命於5月5日將橋炸毀,阻敵於怒江西岸。高黎貢山以西騰衝、龍陵、芒市、畹町淪入敵手。

1944年5月11日,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正式拉開了滇西反攻的序幕。

爺爺所在部隊200師此時直屬於第11集團軍,先後參加收複龍陵、芒市、畹町的戰鬥。

在龍陵時,因為給養供不上,有一天和另一位戰友被班長派出去采摘野菜,在爬一個高坎時,戰友先爬上去,剛一露頭就被敵人步槍擊中,爺爺趕緊趴下,僥幸生還。

在一次攻打龍陵外圍的戰鬥中,爺爺隨另外6人搶占敵人工事,爺爺所在班共配備輕機槍一挺,步槍三支,搶占半邊戰壕後,機槍突然卡殼,敵人反撲過來,大叫:“抓活的!”後方重機槍、迫擊炮被迫撤退,隻剩7人孤軍奮戰,排長大叫“不要慌”,邊打邊退撤出交通壕,撤退過程中,排長中彈壯烈犧牲,剩餘6人從敵方陣地山腳下摸黑前進。中途休息時,大家回想剛才驚險的一幕,渾身發抖。短暫休整後,繼續追尋大部隊,終於於次日淩晨找到部隊夥房,並在夥房過夜,第二天才在司務長帶領下找到部隊。

在收複畹町的戰鬥中,日軍在一個山頭地堡四周構築了兩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為密集的樹樁組成,第二道防線為鐵絲網,爺爺奉命和排長、班長用軍用鋼絲鉗實施破壞,為後續進攻部隊打開前進通道。不料第一道防線的樹樁被順利拔除,剛把鐵絲網剪開(鐵絲網距敵軍地堡僅20米左右)就被敵人發現,亂槍齊發,並扔出手雷,爺爺為躲避手雷,側身躍開躲過,沒想到卻被日軍步槍擊中左肩倒地。班長在戰鬥中陣亡。爺爺被衛生兵抬離戰場,送入芒市野戰醫院救治。後乘飛機轉入保山治療。

傷愈後爺爺在保山退伍,和戰友何雲清徒步返回家鄉廣安,行至西昌時路費耗盡,爺爺隻好以送信謀生,直至西昌解放,因沒有戶口,入贅小廟鄉一劉姓人家,改名劉雲德,並育有一女。

爺爺生性豁達,為人忠厚俠義,深得村民愛戴,曾任大隊司務長和生產隊長。老伴去世後,一直和女兒一家生活在一起。爺爺一生辛勞,閑暇時間會編一些籮筐、撮箕補貼家用,為節約一兩塊錢的車費,爺爺經常挑著編好的籮筐步行10多公裏進城販賣,一直到生病住進醫院。

1942年初,日軍從緬甸仰光登陸,企圖切斷中國的抗戰輸血管——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奉命開赴緬甸和日軍作戰,第5軍200師在師長戴安瀾將軍帶領下率先抵達緬甸重鎮同古,駐緬英軍慌不擇路,不戰而退,最終,中國遠征軍第一次遠征以敗走野人山告終。隻有孫立人部新38師退往印度組成了後來的勇猛之師駐印軍。1942年5月,日軍乘勝追擊,進逼滇緬公路的咽喉——惠通橋,我獨立工兵24營奉命於5月5日將橋炸毀,阻敵於怒江西岸。高黎貢山以西騰衝、龍陵、芒市、畹町淪入敵手。

1944年5月11日,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正式拉開了滇西反攻的序幕。

爺爺所在部隊200師此時直屬於第11集團軍,先後參加收複龍陵、芒市、畹町的戰鬥。

在龍陵時,因為給養供不上,有一天和另一位戰友被班長派出去采摘野菜,在爬一個高坎時,戰友先爬上去,剛一露頭就被敵人步槍擊中,爺爺趕緊趴下,僥幸生還。

在一次攻打龍陵外圍的戰鬥中,爺爺隨另外6人搶占敵人工事,爺爺所在班共配備輕機槍一挺,步槍三支,搶占半邊戰壕後,機槍突然卡殼,敵人反撲過來,大叫:“抓活的!”後方重機槍、迫擊炮被迫撤退,隻剩7人孤軍奮戰,排長大叫“不要慌”,邊打邊退撤出交通壕,撤退過程中,排長中彈壯烈犧牲,剩餘6人從敵方陣地山腳下摸黑前進。中途休息時,大家回想剛才驚險的一幕,渾身發抖。短暫休整後,繼續追尋大部隊,終於於次日淩晨找到部隊夥房,並在夥房過夜,第二天才在司務長帶領下找到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