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項目產生價值,從而進一步去保護。盡管這隻是設想,但已振奮人心。

在劉勝利看來,“非遺”不是存在於故宮、頤和園,而是在民間,在人民群眾中間,保護“非遺”就是保護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其緊迫性已關係到民族生死存亡。“不傳承就消亡,消亡一個就少一個,這樣下去,對中國整個文化血脈的傳承是有害的。”而“非遺”保護中最關鍵的是傳承人的保護,如果傳承人消亡了,“非遺”項目就隻是個名詞而已。要保護傳承人,在提高他們待遇的同時,也要提高他們的使命感。

毋庸諱言,除了苴卻硯,其他“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沒有利益的驅動,這時,就需要政府的投入。不僅僅是資金,還有政策。而外地一些做法值得借鑒。比如成都糖畫在政府扶持下成立了“糖畫藝術協會”,並在部門協調下入駐成都各旅遊景點,組織參加各種節慶活動,鼓勵藝術創新,最終使成都糖畫名氣大增,藝人的收入增加,從業人員穩定,技藝得以傳承。毗鄰的甘孜州和涼山州都成立了“非遺”文化保護中心,這在機製和政策上給予了保障。

實際上,通過成都兩年一屆的國際“非遺”文化節,省內一些“非遺”項目正在走向市場化和產業化。去年,我們帶去了傈僳刺繡,明年,我們又將帶去什麼?

(原載《攀枝花晚報》2012年8月28日)

讓“非遺”項目產生價值,從而進一步去保護。盡管這隻是設想,但已振奮人心。

在劉勝利看來,“非遺”不是存在於故宮、頤和園,而是在民間,在人民群眾中間,保護“非遺”就是保護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其緊迫性已關係到民族生死存亡。“不傳承就消亡,消亡一個就少一個,這樣下去,對中國整個文化血脈的傳承是有害的。”而“非遺”保護中最關鍵的是傳承人的保護,如果傳承人消亡了,“非遺”項目就隻是個名詞而已。要保護傳承人,在提高他們待遇的同時,也要提高他們的使命感。

毋庸諱言,除了苴卻硯,其他“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沒有利益的驅動,這時,就需要政府的投入。不僅僅是資金,還有政策。而外地一些做法值得借鑒。比如成都糖畫在政府扶持下成立了“糖畫藝術協會”,並在部門協調下入駐成都各旅遊景點,組織參加各種節慶活動,鼓勵藝術創新,最終使成都糖畫名氣大增,藝人的收入增加,從業人員穩定,技藝得以傳承。毗鄰的甘孜州和涼山州都成立了“非遺”文化保護中心,這在機製和政策上給予了保障。

實際上,通過成都兩年一屆的國際“非遺”文化節,省內一些“非遺”項目正在走向市場化和產業化。去年,我們帶去了傈僳刺繡,明年,我們又將帶去什麼?

(原載《攀枝花晚報》2012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