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畫院的前生
就在銀杏樹的正對麵,那時還有一座麵目全非的古廟“嚴遵觀”。嚴遵觀不算大,沿紅砂石台階拾級而上,有一30多平方米寬的廟觀,周圍立有木柵欄,我小時候還看見過那尊塑像,坐姿,黑不溜秋的,臉上已看不清眉目,也不見什麼香火。後來廟觀周圍住滿了閑雜人員,將這位仙人不知擠到哪裏去了。
嚴遵是西漢末期人,原名莊遵,字君平,漢書忌諱漢明帝劉莊的名,才將其改為嚴遵。嚴遵出生在彭州君平鄉洗心莊,一生淡泊名利,不願為官,賣卜於成都、彭州、邛崍、廣漢、綿竹等地,每天占卜得百許文錢夠基本生活就行了,然後就關門落簾讀書。
嚴遵50歲後歸隱,靜心著述、授徒於郫縣平樂山,91歲去世。在平樂山生活的40多年中,他提出了“王莽服誅,光武中興”的預言,在山上培養出了得意弟子揚雄,寫出了重要的兩部著作《老子道德真經指歸》和《易經骨髓》。
銀杏樹的後麵原來還有一寬大厚實的照壁,正中有一鬥大的福字,字的左上方有一破洞。民間傳說那破洞裏本來封藏有一柄寶劍,所以福字可以移動,幾乎無人能用任何器械鑿到它。後來寶劍被人盜走,福字也就此不動,靈光不顯了。我小時常凝望著那個福字,頭腦裏充滿了亂七八糟美妙無比的遐想。如今照壁也沒有了,原址修建了一個中式門坊,連通後麵一個大院,門口掛牌為成都畫院。
歲月流逝,星漢依然。破舊的老院子和小洋樓消失了,古城牆和仙人觀也沒有了蹤跡,唯有那兩棵銀杏樹至今仍傲然挺立,蒼翠如故。
娃娃都唱號票歌
我能記事時,寬巷子裏隻有一所私塾,老師姓何,不是老夫子,而是一位老婦人。據說她年輕時上過洋學堂,後來逃婚到成都靠教書為生,年紀大了仍是單身一人。她在24號院內開了一個班,最多時有20來個學生,我在那裏讀過半年,學了些什麼內容現在已忘得幹幹淨淨。隻記得要給老師抬水抹屋倒痰盂,背不出書時挨板子。後來周邊的小學校逐漸將適齡兒童收了進去,何老師斷了生源,隻好到街道生產組糊紙盒子打發歲月去了。1957年她成了右派分子,聽說巷子裏的右派分子有四五個,包括以前當過某中學校長的李代表,我不知其名,隻知他新中國成立後當過人民代表。這些右派分子看上去都是肚子裏有墨水的人,能寫會說,是這條巷子裏不多的文曲星。但我當時不解,糊紙盒子的何老師怎麼會變成右派呢?
和我同齡段的娃娃基本上都進了小學,讀小學時很好玩,沒有任何負擔,放學後住在大雜院裏的也好,住在獨門獨戶的鋪板房裏的也好,相約在一起,或到城牆上,或到銀杏樹下,或在巷子裏某個旮旯角角,打彈子、賭紙煙盒、曬感光紙、跳拱鬥牛,有時也打群架。
成都畫院的前生
就在銀杏樹的正對麵,那時還有一座麵目全非的古廟“嚴遵觀”。嚴遵觀不算大,沿紅砂石台階拾級而上,有一30多平方米寬的廟觀,周圍立有木柵欄,我小時候還看見過那尊塑像,坐姿,黑不溜秋的,臉上已看不清眉目,也不見什麼香火。後來廟觀周圍住滿了閑雜人員,將這位仙人不知擠到哪裏去了。
嚴遵是西漢末期人,原名莊遵,字君平,漢書忌諱漢明帝劉莊的名,才將其改為嚴遵。嚴遵出生在彭州君平鄉洗心莊,一生淡泊名利,不願為官,賣卜於成都、彭州、邛崍、廣漢、綿竹等地,每天占卜得百許文錢夠基本生活就行了,然後就關門落簾讀書。
嚴遵50歲後歸隱,靜心著述、授徒於郫縣平樂山,91歲去世。在平樂山生活的40多年中,他提出了“王莽服誅,光武中興”的預言,在山上培養出了得意弟子揚雄,寫出了重要的兩部著作《老子道德真經指歸》和《易經骨髓》。
銀杏樹的後麵原來還有一寬大厚實的照壁,正中有一鬥大的福字,字的左上方有一破洞。民間傳說那破洞裏本來封藏有一柄寶劍,所以福字可以移動,幾乎無人能用任何器械鑿到它。後來寶劍被人盜走,福字也就此不動,靈光不顯了。我小時常凝望著那個福字,頭腦裏充滿了亂七八糟美妙無比的遐想。如今照壁也沒有了,原址修建了一個中式門坊,連通後麵一個大院,門口掛牌為成都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