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紅衛兵破四舊,審視了許久也弄不清這兩個字蘊含的封建思想是什麼意思,架起梯子用鐵槌砸了半天,隻將廬字砸掉個缺口。按這破損字的讀法,“愷廬”變成“愷裏”,院壩會誤認為是巷子了。

曾家中的所有人都養成行為隱秘謹慎的習慣,“愷廬”的大門整天似乎都緊閉著,隻有早上他家的私包人力車來拉小孩上學主人上班時,才能聽到院內傳來一陣吆喝聲和人力車在巷子裏飛跑時車鈴的叮當聲。

蔣介石進過愷廬嗎?

“愷廬”的第三位房主人是陳西源先生,他一家入住“愷廬”已是臨近成都解放的時候了。陳先生原是國民黨劉文輝二十四軍少將,任川西電台台長。劉文輝被其侄兒劉湘打敗後退守雅安長達14年,劉湘死後劉文輝又當上省主席重返成都,陳西源這才得以從急於出手的曾家獲得愷廬。有人稱,蔣介石到成都時曾經來過寬巷子並進了“愷廬”拜望陳先生,這是子虛烏有的事。陳先生並不是好大一個官,蔣介石沒有必要走到這裏來去見一個普通的下屬。還有傳說稱:劉文輝起義時給解放軍的降電就是在愷廬內發出的,這更是大笑話了。陳西源雖是電台台長,但他的住宅卻不是電台報務場所,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劉文輝起義時是同鄧錫侯等幾位國民黨舊部在離成都40公裏外的彭州發出的通電,那幾天形勢相當緊張,蔣介石早已安排有其他部隊監視劉部,劉文輝連自己在成都的家中也不敢停留,還能在這愷廬裏悠然自得地發收電文麼?

蔣介石沒進過愷廬,我倒是進出過若幹次。進愷廬門,緊接著進中式門庭,到院內不能直穿直過,需從門庭左右兩側的小門進入。向右入是一個小花園,緊靠牆邊爬滿矮牽牛,牆角處是一眼水井。水井口很小,剛好能放下一隻水桶,井沿是用青沙石砌成,高約30厘米,井台被腳磨得錚亮。井壁用青磚一層層砌成上小下大的圓柱形,濕冷黝黑的縫隙裏,藏著仔細看上去才有的青苔。井口離水麵也就三米左右,我小時常隨我的兩位堂姐去那口井取水,她們提出水,我幫忙抬回四伯父家。好幾次我想學著提水,因為那水井修得不僅好看,而且有安全感,不會讓人覺得會掉下去。但堂姐始終沒有答應過我。現在想想也是,那口井雖說不容易掉人下去,但掉下去了也是不容易弄上來的。向左入是一個小空壩,三合土地麵,沒栽花草,隻在靠牆處有幾棵桂花樹,這裏是房主人聞雞起舞踏雪尋劍的地方。在左右之間可以看到品字形三排中式平房,雕花窗欞,屋簷下吊著蘭草,屋裏地麵上鑲嵌著木板,有些地板已變形,踩上去立即發出難聽的吱吱聲。

和善的陳先生

新中國成立後,陳西源先生在地方上掛個閑職,仍住在老地方。他是個和善的長輩,見了誰都會微微點頭以示招呼。有段時間因四伯父做蔬菜生意,我和堂姐堂兄常在他家門口整理蔬菜,順便從他家井裏提水來草草衝洗,難免要影響到他的進出,他左繞右避,從來沒有斥責過我們。

“文革”中紅衛兵破四舊,審視了許久也弄不清這兩個字蘊含的封建思想是什麼意思,架起梯子用鐵槌砸了半天,隻將廬字砸掉個缺口。按這破損字的讀法,“愷廬”變成“愷裏”,院壩會誤認為是巷子了。

曾家中的所有人都養成行為隱秘謹慎的習慣,“愷廬”的大門整天似乎都緊閉著,隻有早上他家的私包人力車來拉小孩上學主人上班時,才能聽到院內傳來一陣吆喝聲和人力車在巷子裏飛跑時車鈴的叮當聲。

蔣介石進過愷廬嗎?

“愷廬”的第三位房主人是陳西源先生,他一家入住“愷廬”已是臨近成都解放的時候了。陳先生原是國民黨劉文輝二十四軍少將,任川西電台台長。劉文輝被其侄兒劉湘打敗後退守雅安長達14年,劉湘死後劉文輝又當上省主席重返成都,陳西源這才得以從急於出手的曾家獲得愷廬。有人稱,蔣介石到成都時曾經來過寬巷子並進了“愷廬”拜望陳先生,這是子虛烏有的事。陳先生並不是好大一個官,蔣介石沒有必要走到這裏來去見一個普通的下屬。還有傳說稱:劉文輝起義時給解放軍的降電就是在愷廬內發出的,這更是大笑話了。陳西源雖是電台台長,但他的住宅卻不是電台報務場所,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劉文輝起義時是同鄧錫侯等幾位國民黨舊部在離成都40公裏外的彭州發出的通電,那幾天形勢相當緊張,蔣介石早已安排有其他部隊監視劉部,劉文輝連自己在成都的家中也不敢停留,還能在這愷廬裏悠然自得地發收電文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