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竹編擺件,他還發展出竹編名畫。一幅《紅樓夢 二十四釵》,淡青色的竹麵宛若素絹,弱柳扶風的仕女們躍然其上;而《伊麗莎白》則編出了油畫的效果。

創作過程中,他發明了類似織布的“提花編織法”在竹編圈廣為流傳,如今他發明的竹編方法多達上百種。

2010年,劉嘉峰和3位最得力的弟子用3萬根竹絲,編成長6.96米的《富春山居圖》,獲得2011年第十二屆中國工美大師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的金獎。

劉嘉峰最近幾年竹編的名畫已有近十幅。這些作品被出到幾十萬元到數百萬元的價格,劉嘉峰卻不願意出售,“我希望辦一個博物館,讓大家知道竹編也能成為高檔的藝術品。”

在兒子劉江的幫助下,劉氏竹編相繼開發了竹編燈飾、竹編首飾和竹編背包等時尚新產品。他的公司還把市場開拓到北京,去年的營業額已有400多萬元。

(原載《四川日報》2012年11月9日)

除了竹編擺件,他還發展出竹編名畫。一幅《紅樓夢 二十四釵》,淡青色的竹麵宛若素絹,弱柳扶風的仕女們躍然其上;而《伊麗莎白》則編出了油畫的效果。

創作過程中,他發明了類似織布的“提花編織法”在竹編圈廣為流傳,如今他發明的竹編方法多達上百種。

2010年,劉嘉峰和3位最得力的弟子用3萬根竹絲,編成長6.96米的《富春山居圖》,獲得2011年第十二屆中國工美大師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的金獎。

劉嘉峰最近幾年竹編的名畫已有近十幅。這些作品被出到幾十萬元到數百萬元的價格,劉嘉峰卻不願意出售,“我希望辦一個博物館,讓大家知道竹編也能成為高檔的藝術品。”

在兒子劉江的幫助下,劉氏竹編相繼開發了竹編燈飾、竹編首飾和竹編背包等時尚新產品。他的公司還把市場開拓到北京,去年的營業額已有400多萬元。

(原載《四川日報》2012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