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勇敢麵對人生的蛻變(2 / 2)

剛到清華大學外語係報到時,指導老師讓她一次寫完26個英文字母時,她還隻能試試。因為她從5歲開始進行乒乓球訓練,十多歲入選到國家隊,一直到24歲退役,幾乎沒有什麼學習基礎。她回憶說:“上課時老師的講述對我而言無異於天書,我隻能盡力一字不漏地聽著、記著,回到宿舍,再一點點翻字典,一點點硬啃硬記。我給自己製訂了學習計劃:一切從零開始,堅持三個第一:從課本第一頁學起,從第一個字母、第一個單詞背起;一天必須保證1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每天五點準時起床,讀音標,背單詞,練聽力,直到正式上課;晚上整理講義,溫習功課,直到深夜12點。”正是憑借著這種不懈的努力和頑強的意誌,她出色地完成了在清華的學業。本科畢業後,鄧亞萍將自己5000多字的英文畢業論文送給薩馬蘭奇。薩馬蘭奇將這份論文存放到國際奧委會博物館,他認為這是一個中國運動員成長的最有價值的紀念。

此後,她在國外的求學更為艱苦。在諾丁漢大學上課的過程中,鄧亞萍總是抓住一切機會搶著發言。老師開玩笑說從她學習的勁頭可以看得出她是一個世界冠軍。為了完成論文,她每周都要自己開車到不同城市的圖書館去查找資料。一年後,鄧亞萍麵對嚴格的考官,用英語宣讀了3.5萬字的論文——《從小腳女人到奧運冠軍》,以翔實生動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論點論述了中國婦女及中國婦女體育的巨大發展和變化。臨場考官的一致結論是:無條件一次通過!2002年12月22日,她如願獲得碩士學位。薩馬蘭奇先生稱讚她“擁有了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

“有人可能覺得我這是自討苦吃,甚至有人說你的榮譽多的一大把,不攻讀什麼學位,後半生照樣可以過得不錯,即使讀學位也不必那麼辛苦,甚至不妨找個‘槍手’代筆寫論文。但我讀書上大學可不是為了‘鍍金’,我上學隻是要圓自己的讀書之夢。我從自己與外國朋友的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識缺乏、交流不暢。盡管基礎差,我不想投機取巧走捷徑!”

現在,她在劍橋的博士學業也早已經攻讀完。談到學業,鄧亞萍說:

“難啊,真是太難了,感覺壓力很大。一天到晚就是繃著,所以感覺特別辛苦。但我要感謝當學生的這段經曆,因為它讓我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價值。如果亞運會、世乒賽和奧運會的冠軍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滿貫,那麼在清華獲得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碩士畢業和取得劍橋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項大滿貫。”

人生征途中必然要有痛苦的經曆,麵對痛苦我們要從容,相信艱難過後就是勝利。蛻變,是成長道路上必經的風雨,你要堅信,蛻變過後將是輝煌的新生。

修心箴言:

老鷹會為了繼續生存而擊碎它的喙,啄掉它的指甲,再拔光它的羽毛,經過一番痛苦的曆練重獲新生。人生也是如此,每一次喪失都意味著一次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