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鋪。”

王陽明命人召周積,說罷又昏睡過去,似乎永遠醒不過來。

次日,周積早早來到。

王陽明還在昏睡。

辰時。

霧氣朝露漸漸散開,一道陽光從濃雲的罅隙裏不小心地漏將出來,參差裹向大地山川。

風一吹,天地滌蕩,碧空萬裏。

王陽明開目視曰:“吾去矣!”

等待,遠比死亡更為碾壓人心。

早晚要說這句話,但真到了這一日,誰都無法接受。

周積泣下,問還有什麼遺言。

王陽明微微一笑說:“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淡然無求,隻此一念,笑容留給了眾生,光明留給了人間。

言畢。

死亡。

在江西一個小山村的平靜的早上,一代巨星隕落。

王陽明走完了光輝的一生,終年五十七歲。

地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安府大餘縣青龍鋪(今江西贛州市大餘縣青龍鎮赤江村)

時間:明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時,即公元1529年1月9日8時許

死因:肺結核並發症心肺功能衰竭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最能代表心學精髓,最能代表王陽明的人格宏旨,可惜這句遺言是錢德洪在編纂《王文成公年譜》時後期整理的,來自王陽明的《中秋》詩句:“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王陽明臨終遺言最為可信的是黃綰《王陽明先生形狀》的記載:“無他所念,平生學問方見得分數,未能與吾黨共成之,為可恨耳。”黃綰是王陽明的弟子、鐵粉,又是王正億的嶽父,他沒有必要說謊。

人之將死是複雜的生理狀態,有的恐懼、有的坦然、有的執念。中外賢達,古今俊傑,不管此人生前如何偉大、如何神奇,有一點亙古不變——人在死亡時會褪下神的光環,回歸人的本性。所以,有諸多偉人留下了莫名其妙的遺言,這方是真正的曆史。

按照黃綰《王陽明先生形狀》的記載可見,王陽明的遺言中流露出了與門人共倡聖學的強烈願望,讓他說出這句話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他的兩位高足王龍溪與錢德洪的理解不同,心學史上稱之為“天泉證道”。王陽明看到了學生對心學領悟的不同,看到了分歧,也看到了心學的分裂,但他已無能為力。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他做到了先知覺後知,啟迪眾生,匡扶聖學,他的曆史任務結束了,陽明心學的接力棒將交給弟子們和萬千百世的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