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聽了我這話,也並不回答,放了一雙漆黑的大眼,對我深深的看了一眼,就走上她的門口去開了鎖,進房去了。我與她不過這樣的見了一麵,不曉是什麼原因,我隻覺得她是一個可憐的女子。她的高高的鼻梁,灰白長圓的麵貌,清瘦不高的身體,好像都是表明她是可憐的特征,但是當時正為了生活問題在那裏操心的我,也無暇去憐惜這還未曾失業的女工,過了幾分鍾我又動也不動的坐在那一小堆書上看蠟燭光了。
在這貧民窟裏過了一個多禮拜,她每天早晨七點鍾去上工和午後六點多鍾下工回來,總隻見我呆呆的對著了蠟燭或油燈坐在那堆書上。大約她的好奇心被我那癡不癡呆不呆的態度挑動了罷,有一天她下了工走上樓來的時候,我依舊和第一天一樣的站起來讓她過去。她走到了我的身邊忽而停住了腳,看了我一眼,吞吞吐吐好像怕什麼似的問我說:“你天天在這裏看的是什麼書?”
(她操的是柔和的蘇州音,聽了這一種聲音以後的感覺,是什麼也寫不出來的,所以我隻能把她的言語譯成普通的白話。)
我聽了她的話,反而臉上漲紅了。因為我天天呆坐在那裏,麵前雖則有幾本外國書攤著,其實我的腦筋昏亂得很,就是一行一句也看不進去。有時候我隻用了想象在書的上一行與下一行中間的空白裏,填些奇異的模型進去。有時候我隻把書裏邊的插畫翻開來看看,就了那些插畫演繹些不近人情的幻想出來。我那時候的身體因為失眠與營養不良的結果,實際上已經成了病的狀態了。況且又因為我的唯一的財產的一件棉袍子已經破得不堪,白天不能走出外麵去散步和房裏全沒有光線進來,不論白天晚上,都要點著油燈或蠟燭的緣故,非但我的全部健康不如常人,就是我的眼睛和腳力,也局部的非常萎縮了。在這樣狀態下的我,聽了她這一句,如何能夠不紅起臉來呢?所以我隻是含含糊糊的回答說:“我並不在看書,不過什麼也不做呆坐在這裏,樣子一定不好看,所以把這幾本書攤放著的。”她聽了這話,又深深的看了我一眼,做了一種不了解的形容,依舊的走到她的房裏去了。
那幾天裏,若說我完全什麼事情也不去找,什麼事情也不曾幹,卻是假的。有時候,我的腦筋稍微清新一點下來,也曾譯過幾首英法的小詩,和幾篇不滿四千字的德國的短篇小說,於晚上大家睡熟的時候,不聲不響的出去投郵,寄投給各新聞的書局。因為當時我的各方麵就職的希望,早已經完全斷絕了,隻有這一方麵,還能靠了我的枯燥的腦筋,想想法子看。萬一中了他們編輯先生的意,把我譯的東西登了出來,也不難得著幾塊錢的酬報。所以我自遷移到鄧脫路以後,當她第一次同我講話的時候,這樣的譯稿已經發出了三四次了。
她聽了我這話,也並不回答,放了一雙漆黑的大眼,對我深深的看了一眼,就走上她的門口去開了鎖,進房去了。我與她不過這樣的見了一麵,不曉是什麼原因,我隻覺得她是一個可憐的女子。她的高高的鼻梁,灰白長圓的麵貌,清瘦不高的身體,好像都是表明她是可憐的特征,但是當時正為了生活問題在那裏操心的我,也無暇去憐惜這還未曾失業的女工,過了幾分鍾我又動也不動的坐在那一小堆書上看蠟燭光了。
在這貧民窟裏過了一個多禮拜,她每天早晨七點鍾去上工和午後六點多鍾下工回來,總隻見我呆呆的對著了蠟燭或油燈坐在那堆書上。大約她的好奇心被我那癡不癡呆不呆的態度挑動了罷,有一天她下了工走上樓來的時候,我依舊和第一天一樣的站起來讓她過去。她走到了我的身邊忽而停住了腳,看了我一眼,吞吞吐吐好像怕什麼似的問我說:“你天天在這裏看的是什麼書?”
(她操的是柔和的蘇州音,聽了這一種聲音以後的感覺,是什麼也寫不出來的,所以我隻能把她的言語譯成普通的白話。)
我聽了她的話,反而臉上漲紅了。因為我天天呆坐在那裏,麵前雖則有幾本外國書攤著,其實我的腦筋昏亂得很,就是一行一句也看不進去。有時候我隻用了想象在書的上一行與下一行中間的空白裏,填些奇異的模型進去。有時候我隻把書裏邊的插畫翻開來看看,就了那些插畫演繹些不近人情的幻想出來。我那時候的身體因為失眠與營養不良的結果,實際上已經成了病的狀態了。況且又因為我的唯一的財產的一件棉袍子已經破得不堪,白天不能走出外麵去散步和房裏全沒有光線進來,不論白天晚上,都要點著油燈或蠟燭的緣故,非但我的全部健康不如常人,就是我的眼睛和腳力,也局部的非常萎縮了。在這樣狀態下的我,聽了她這一句,如何能夠不紅起臉來呢?所以我隻是含含糊糊的回答說:“我並不在看書,不過什麼也不做呆坐在這裏,樣子一定不好看,所以把這幾本書攤放著的。”她聽了這話,又深深的看了我一眼,做了一種不了解的形容,依舊的走到她的房裏去了。
那幾天裏,若說我完全什麼事情也不去找,什麼事情也不曾幹,卻是假的。有時候,我的腦筋稍微清新一點下來,也曾譯過幾首英法的小詩,和幾篇不滿四千字的德國的短篇小說,於晚上大家睡熟的時候,不聲不響的出去投郵,寄投給各新聞的書局。因為當時我的各方麵就職的希望,早已經完全斷絕了,隻有這一方麵,還能靠了我的枯燥的腦筋,想想法子看。萬一中了他們編輯先生的意,把我譯的東西登了出來,也不難得著幾塊錢的酬報。所以我自遷移到鄧脫路以後,當她第一次同我講話的時候,這樣的譯稿已經發出了三四次了。
二
在亂昏昏的上海租界裏住著,四季的變遷和日子的過去是不容易覺得的。我搬到了鄧脫路的貧民窟之後,隻覺得身上穿在那裏的那件破棉袍子一天一天的重了起來,熱了起來,所以我心裏想:“大約春光也已經老透了吧!”
但是囊中很羞澀的我,也不能上什麼地方去旅行一次,日夜隻是在那暗室的燈光下呆坐。有一天,大約是午後了,我也是這樣的坐在那裏,間壁的同住者忽而手裏拿了兩包用紙包好的物件走了上來,我站起來讓她走的時候,她把手裏的紙包放了一包在我的書桌上說:“這一包是葡萄漿的麵包,請你收藏著,明天好吃的。另外我還有一包香蕉買在這裏,請你到我房裏來一道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