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艱苦奮鬥的作風永遠不過時(2 / 2)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夢想仍在前方,中國共產黨“趕考”遠未結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黨要在未來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必須選擇艱苦奮鬥。

“曆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世界上沒有哪種美好的理想可以靠空談實現;沒有實幹,再美好的藍圖、再宏偉的目標,到頭來都隻能是鏡花水月。因此,艱苦奮鬥“過時論”,既毫無根據,也是十分錯誤的。

我們必須承認,“奮鬥”的目的是為了過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強調“艱苦”會不會讓“奮鬥”失去意義呢?

一說到艱苦奮鬥,不自然的就會將思緒拉回到民不聊生的戰爭年代,其實不然,艱苦奮鬥從不過時,它是我們應始終堅持的一種美德它才是時尚。隻是如今的艱苦奮鬥不需要勞筋骨、餓體膚,需要的是珍惜、感恩、回報。

而事實上,中國共產黨所強調的艱苦奮鬥,既是一種生活方式、生活作風,更是一種工作作風和精神狀態。生活方式當然會隨經濟社會的發展而變化,但良好的工作作風和精神狀態在任何時候都必須保持。

從這方麵講,“艱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不同的條件下,即使是物質生活層麵的“艱苦”,也會有不同的標準。但從另外一方麵來講,“艱苦”也是一個絕對的概念,因為中國共產黨奮鬥的目的,就是為了廣大的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

因此,中國共產黨強調“艱苦”,並不是否定合理的物質利益和享受,而是要反對那種脫離國情、脫離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超前消費和奢侈浪費,是要杜絕驕奢腐化等歪風邪氣對黨的肌體的侵蝕。

更何況,“奢靡之始,危亡之漸”,人的欲望是“無底洞”,過於追求物質享受,就會意誌消沉、精神萎靡,喪失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領導幹部一旦沉迷於奢靡的生活,必然會逐步走向腐敗,從而對社會風氣產生惡劣影響,勢必嚴重損害黨群幹群關係,削弱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艱苦奮鬥,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不僅是物質條件上的考驗,更多的是意誌和精神上的砥礪,它表現為誌存高遠、克己奉公的人生境界,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公仆情懷,昂揚向上、奮發圖強的精神風貌,堅韌不拔、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簡約樸素、吃苦耐勞的生活態度,清廉自守、潔身自好的政治品格。

黨在十八大後,中央雷厲風行地整治“四風”,重塑共產黨人“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取向,是因為這六個字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形成的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

在新時期,隻要把握艱苦奮鬥的時代內涵,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精神,抵製住享樂主義、特權思想、奢靡之風的侵蝕,中國共產黨就能團結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克服發展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永不停步地前進!